2025年11月初,LG电子宣布,其搭载Micro RGB技术的液晶电视荣获CES 2026创新奖。这一消息不仅标志着LG正式进军高端RGB显示领域,更揭示了一个微妙动向:在技术命名上,LG与三星同样选择了“Micro RGB”这一称谓,再次形成了“默契同盟”。
与此同时,钉科技注意到,中日品牌则分别采用“RGB-Mini LED”与“RGB LED”等不同命名,使得两大韩系巨头这次的“一致性”尤为突出。其实,这种默契并非孤立现象,而是延续了双方在OLED领域从竞争走向合作的战略默契,预示着在全球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韩系巨头正通过技术话语权的协同,构筑市场护城河。
在OLED领域,三星与LG曾分庭抗礼。LG坚持WOLED技术路线,而三星则深耕QD-OLED,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替代性竞争关系。然而,面对中国面板企业的快速崛起与市场格局的变化,双方逐步从对立转向协作。
一方面,二者不再刻意强调OLED技术的不同,而是以“OLED电视”的统一形象对外示人,从而维护OLED阵营的统一性。另一方面,三星与LGD形成了OLED面板的采购供需关系,从而形成OLED电视上下游的利益共同体。这种从竞争到竞合的逻辑演变,不仅帮助三星提升了OLED电视市场的竞争力,也为LG带来了实质性的业务增长,体现出双方在高端显示领域利益交织的深层联系。
当技术演进至Micro RGB这一新赛道时,三星与LG的默契进一步凸显。钉科技注意到,三星于2025年8月率先推出115英寸Micro RGB电视,定价约23.27万元人民币;而LG紧随其后,在CES 2026奖项中明确使用同一技术名称“Micro RGB”为其产品背书。
尽管这项技术的本质仍是基于微米级RGB-LED背光的液晶方案,与海信、TCL命名的“RGB-Mini LED”及索尼的“RGB LED”在核心原理上并无本质区别,但韩系巨头在命名上的一致性,使其在消费者认知层面成功塑造了差异化形象。在钉科技看来,这并非偶然,而是双方有意通过统一的技术话语体系,降低市场教育成本,并强化在RGB技术赛道的高端定位主导权。
这一“默契”的背后,是全球显示产业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中国品牌如海信、TCL已率先实现RGB-Mini LED技术的量产与商业化,在高端大屏市场快速扩大影响力。而索尼也凭借其在专业影像领域的积淀,积极布局RGB相关技术。
面对强力竞争,三星和LG在OLED领域所形成的默契协同,正延伸至新技术战线。在钉科技看来,通过共同使用“Micro RGB”这一标签,双方可以在标准制定、市场推广和消费者认知上形成合力,以应对中国企业在供应链效率和成本控制上的优势。
展望未来,中韩企业在高端电视市场的对抗将不可避免地向更深层次扩展。在RGB技术领域,韩系企业试图以“Micro”概念占据技术制高点,而中国企业则凭借快速的产业化能力和灵活的市场策略不断缩小差距。随着2026年消费电子展(CES)的临近,中日韩企业均有望展出新一代RGB技术产品,一场围绕技术定义权与标准主导权的竞争已全面开启。
三星与LG在OLED和Micro RGB领域的相继协同,揭示出在全球化竞争背景下,昔日对手也可能因共同利益而形成“攻守同盟”。这一趋势不仅将影响高端电视市场的短期格局,更可能重塑全球显示技术未来的发展路径。
- QQ:61149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