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夏普电视是无数家庭客厅中的奢侈品,如今,这个百年品牌正试图在电动汽车里,重新定义我们的“客厅”。
在10月30日至11月9日于日本东京举办的“2025年日本移动出行展”上,一款名为LDK+的纯电MPV吸引了众人目光。它的缔造者并非传统车企,而是昔日被称为“液晶之父”的日本家电巨头——夏普。
这款被定义为“带轮子的客厅”的概念车,标志着夏普正式跨界进军造车领域。
根据夏普公司总部近日公布的计划,其首款量产车型将于2027财年推向市场,并可能打破传统4S店模式,转而通过家电卖场和住宅建造商等非传统渠道进行销售。
跨界逻辑:从客厅到车轮的商业模式重构
夏普跨界造车的背后,并非仅是追逐新能源风口,更是其核心业务萎缩背景下的战略突围。
曾以28%全球市占率领跑液晶电视市场的夏普,如今已跌出主流阵营,沦为“Others”中的一员。2025年上半年全球电视出货数据显示,前五强由三星、TCL、海信、LG电子和小米占据,夏普等日系品牌集体失语。
这一颓势在中国市场尤为突出:国产八大品牌占据96%的出货份额,夏普等外资阵营合计市占率不足5%,长期在边缘徘徊。曾经引以为傲的液晶面板主业,增长空间日益逼仄。
面对连续两个财年的净亏损,夏普亟需寻找新的增长曲线。而电动汽车,正成为其盘活技术积累与品牌资产的重要载体。值得一提的是,夏普并未盲目复刻传统车企的造车逻辑,而是锚定了“空间价值”这一核心差异点。
作为深耕家电行业百年的企业,夏普对家庭空间的功能需求与场景融合有着与生俱来的深刻理解——从电视主导的客厅娱乐场景,到各类智能家电构建的全屋智能生态,其核心逻辑始终是对“空间舒适度”的极致追求。
这种空间理解最终自然延伸至移动场景。夏普将日语中客厅、餐厅、厨房的缩写“LDK”与车型定位结合,推出纯电动MPV产品,以“客厅的延伸”作为核心卖点,将移动出行场景转化为可承载家庭互动、休闲娱乐的第二生活空间。
造车底气:技术复用与生态整合的双重赋能
夏普的造车底气,也并非从零开始的技术攻坚,而是成熟技术的跨界复用与生态资源的精准整合。
在技术层面,其多年积累的显示面板、AIoT 与传感技术,构成了造车的核心护城河。作为 “液晶之父”,夏普的高清显示技术可无缝应用于车载大屏、智能座舱交互界面,而AI技术 “CE-LLM”与物联网能力,能实现车辆与家庭家电的互联互通,让“上车即回家”的场景体验成为可能。这种技术复用不仅降低了造车门槛,更形成了传统车企难以复制的产品特色。
在生态层面,夏普构建了“三方协同”的造车联盟:依托富士康 Model A电动车平台解决整车制造的底层难题,联合鸿海集团的供应链资源控制成本,借助日本初创公司FoloFly的创新基因优化产品体验。
这一“制造外包+技术自研+生态互补”的合作模式,有效规避了夏普在传统汽车工程领域的短板,使其能够将核心资源聚焦于最具优势的“空间智能化”赛道。
正如夏普公司CTO种谷元隆曾公开强调的:“夏普将整合在AI、家电、能源设备等领域的长期技术积累,开发出传统OEM厂商难以实现的、具备‘夏普特色’的电动汽车。”
夏普跨界造车的挑战与破局之路
尽管夏普有备而来,但跨界造车的征途依然布满荆棘。
资金门槛是横亘在前的首要难题,行业内早有这样的共识:“没有200亿别想入门,这还仅仅是张入场券”。以索尼与本田合资的索尼本田移动公司为例,其在截至2024年3月的财年中,营业亏损高达520 亿日元,且已连续两年没有营收。
除了资金压力,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样是绕不开的难关。当前的电动汽车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竞争激烈到白热化程度。极氪009、理想MEGA等竞品已在高端市场稳稳立足,收获了大量消费者的认可与青睐,在这样的市场格局下,夏普想要实现突围,难度可想而知。
面对重重挑战,夏普并未选择与传统车企正面交锋,而是试图在“人车家”生态中开辟新路径。其宣布将“通过家电卖场和住宅建造商等渠道销售电动汽车”,这一渠道创新可能比产品本身更具颠覆性。
传统4S店模式因高昂的场地成本与库存压力正面临增长瓶颈,渠道变革已成行业共识。而夏普所选择的家电卖场,天然具备人流量优势与场景化展示条件,使其能够将LDK+概念车与智能电视、空调等产品协同陈列,构建出完整的“移动生活空间”体验。
更具前瞻性的是与住宅建造商的合作。这暗示着夏普正探索“车家一体化”的捆绑模式——在消费者购房时,电动汽车可作为智能家居的延伸,以标配或选配形式融入整体方案。此举一旦成功,不仅将重塑汽车销售渠道,更将为众多跨界品牌打开新的市场入口。
夏普此次跨界的方向是否正确,仍需市场的最终检验。2027年,LDK+的正式上市,将为这场豪赌揭晓答案。
- QQ:61149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