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科技作者 李德娜
对于创业者而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中国的创业热情从未像2015年这样热闹过,从上半年创业的疯狂到下半年资本的寒冬,联动效应带来了融资和创投市场的冷却,对创业者而言,一方面融资变得更加艰难,另一方面公司估值或被一再下调,估值和融资额“腰斩”的项目不断出现。
而资本寒冬对另外一些企业来说却只是相对而言。一家成立于2015年下半年的创业公司,产品还未上线,估值就已达1亿,这即便是在上半年的疯狂期都不多见。
这家成立于2015年10月的公司,已经拿到千万级别的天使轮投资,推出的云种养APP是一款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农技服务平台。
不谈颠覆 只为改善农技服务的落后状态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城市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可农村还无法摆脱几千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状态,农业生产者专业知识匮乏,加之我国小农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农民遇到种植养殖问题大多只是靠经验,他们找不到、甚至不知道该到哪里找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只能多换几种药剂试试效果,或者眼睁睁看着庄稼损失,“农业专家”在普通农户眼里是个遥不可及的字眼。
云种养正是看到了农业生产的这一痛点,创建了基于农业专家与农户强关系为纽带的云端农业问诊模型,一方面汇聚全国权威、资深农业专家,一方面链接中国数以亿计的农民,发挥专家在农业生产中的指导价值,实时免费为数亿农户解决种植和养殖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现在农民只要通过手机动动手指,就可以请远在大城市或者科研院所的专家指导生产,咨询病虫草害,既节省时间也节省成本。
云种养联合创始人马瑞强坦言,农业的问题很复杂,我们不谈颠覆,只求能为最基层的农户做点实事。这个拥有博士学位的80后小伙子已经在农村创业多年,依靠自己的力量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发家致富,并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创业每一天都是寒冬,只有优秀创业团队才能得到认可
创业和创投的热度不可能因为股市的短期变动而被扭转,资本市场的降温,创业项目的倒闭只是挤出了看起来很美的泡沫,频频曝出的作假等劣质行为让投资机构对创业项目更加谨慎。
其实任何具有投资意义的行业都不会是泡沫,资本市场会回归理性,只有优秀的创业者或创业团队才能获得认可。
云种养的创始团队具备深厚的农业基础,创始人杨天龙大学毕业后便扎根家乡,创业7年,将一个小小水果玉米单品从种子培育、耕种植保、收割储运、市场销售、品牌运作一系列研究透彻,获得了“玉米哥”的称号。另一位联合创始人马瑞强微生物专业博士毕业,却辞去北京央企工作回家乡当起了农民,成为当地的农业致富带头人。
农业这圈水不是头顶海外背景、上市公司从业经历就能随随便便蹚过去的,没有两腿带泥的吃苦精神,没有农业一线摸爬滚打的多年经验,很难玩得转。
创业圈在经历了O2O、互联网金融等一波波洗礼后,“互联网+”开始了面向传统产业的革新,越是传统的垂直的行业越具备机遇,农业互联网成为下一个风口。靠谱的方向+靠谱的团队,让云种养成为投资人眼里的优质项目。
- QQ:6114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