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其社交平台宣布,美越双方已达成一项贸易协议。该协议条款规定,美国将对自越南进口的商品征收20%的关税,远低于原计划46%的平均对等关税。同时,协议对于第三国转运商品征收40%的关税,而越南将对美国商品零关税准入。这一协议无疑在全球贸易格局中激起千层浪,“转运条款”与当下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产业布局紧密相关。
在越南对美国出口的商品中,相当比例的产品依赖中国企业运至越南的原材料加工或零部件组装,化身“越南制造”出口美国市场。大部分在越南的中国企业也通过这种方式,或直接更换产品标签后出口美国,以此规避美国对华高额关税。
其中,家电行业在东南亚的产业趋势也尤为突出。近年来,中国家电市场已从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市场饱和、成本压力大,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出海,尤其是在以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市场。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家电分会秘书长周南表示,在美国对中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背景下,东盟不但具有重要的市场意义,还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成为出口美国首选的贸易规避途径。
针对这一现象,白宫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曾多次公开指责“越南是中国的经济殖民地。”如今,在对等关税90天暂缓期即将期满之际,美越这一贸易协议的提出,看似是以关税由46%降至20%为越南“松绑”,实则以转运条款的40%打击利用越南规避美国贸易壁垒的行为,剑指在越中国企业的“绕道”模式。
虽然目前“转运”商品的认定和执行细节尚未确定,但协议草案中要求越南接受美国的海关数据监控、采纳更严格的“实质性转型”标准、允许美国进行突击验厂与物流链核查等,无疑将直接封堵这些企业的中转路径。
对布局越南的众多中国企业来说,20%的税率尚能承受,而40%的惩罚性关税将是“灭顶之灾”。面对这样的局面,企业要么承担巨额关税面临倒闭,要么必须彻底重构供应链,将供应链向越南转移。产业链布局重构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资金,因此关税此举的影响是颠覆性的。
中国家电企业在越南建厂生产的家电产品中,70%-80%的规模都是转向欧美市场的。美的、海尔等家电头部企业已在越南构建本地化运营,但大多企业仍依靠转运出口,因此转运条款已成悬顶之剑,必须把握协议敲定这一缓冲期,重新审视供应链。
- QQ:6114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