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空调行业竞争加剧,海尔空调依然是头部企业中增速最快的品牌:在全球市场销量同比增长20%,份额净增1.2个百分点;在国内市场,海尔空调是行业TOP3中唯一实现销量份额与销售额份额双双正增长的品牌,尤其在7-8月高温期间,线下销量份额多周位居行业第二。
这样一份强劲增长的业绩,自然引发行业关注:海尔空调的高增长能否持续?最近,随着海尔空调泰国基地正式投产,这个问题的答案逐渐清晰。该基地规划年产能600万套,是目前中国品牌在东南亚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它的落成,不仅是对现有增长动能的加码,更是海尔空调长期战略布局下的关键一步。
持续增长,源于“多引擎”驱动的全球化布局
海尔空调的高增速,要放在全球化的坐标系下来审视。其增长动力源,并非“中国制造、出口全球”的单极模式,而是“全球制造、服务全球”的多极驱动模式。
首先在国内市场,海尔空调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持续提升竞争力。例如,线上“净省电”系列今年上半年销量已突破110万套,线下云溪强冷热机型也凭借差异化功能成为热销产品,形成了覆盖不同消费群体的完整产品矩阵。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为国内份额稳步提升提供了支撑。
而在全球市场,海尔空调的表现更加多元。海尔空调已经连续四年位居泰国市场第一,在巴基斯坦连续多年市场第一,在意大利和西班牙零售渠道份额第一。
这种多极化增长,源于海尔空调多年来坚持的“自主创牌”全球化战略——不是简单出口产品,而是在每个核心市场扎根,深耕品牌、建立渠道、理解用户,实现本土化研发、制造和营销。这样的增长,是多个区域性引擎同时点火的结果,其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非常高。
全球化视野下,产品力与数字化铸就增长“双引擎”
海尔空调能够持续获得全球用户认可,离不开两大核心能力的构建:一是贴近本土需求的产品创新,二是高效的数字化运营体系。
在产品方面,海尔空调始终坚持“一地一策”。本土化研发、本土化制造、本土化营销的“三位一体”原则,是打动全球用户的关键。针对东南亚高温高湿的气候,推出带自清洁、紫外线杀菌功能的机型;面对欧美市场对节能的高要求,推出多款获国际能效认证的产品,并凭借可变分流等技术拿下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全球”与“本地”的结合,不是将一款产品卖向全球,而是深入不同市场,成为“本地化的健康空气专家”,让其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精准渗透。
在运营方面,数字化转型为海尔空调提供了更强的市场响应能力。通过“数字门店、数字交易、数字库存、数字营销”四大体系,实现了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路数据打通。今年夏季东北市场突发高温,海尔空调就依托数字化系统快速调拨资源,创造了超3亿元的增量销售。这不仅体现了其运营效率,也增强了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在新投产的泰国基地,数字化能力进一步升级。首次实现海外OPSI端到端全流程数字化,13个业务场景、23个系统打破“数据孤岛”,数字孪生技术让生产效率提升20%,运营成本降低15%,订单响应速度加快50%。
泰国落子,从“战略领先”到“增长确定”的关键一跃
都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很多人不知道,海尔的全球化战略,早已坚定实行了30多年,期间经历了自主创牌“走出去”、本土化创新“走进去”、高端创牌“走上去等历程,全球化战略布局领先全行业。就以现在很多家电企业热衷的海外建厂来说,早在1999年,海尔就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奠基了第一个海外工业园,至今已在全球建成了35个工业园、163个制造中心。
因此,泰国基地的投产,并非孤立的、偶发的产能扩张,而是海尔空调全球化战略的自然延续和一次关键落子。这枚棋子既填补了区域产能空白,更让“全球研发+本地制造+全球供应”的战略布局变得更加坚实,为增长再提速提供了重要支撑。
从行业格局看,泰国新基地精准切入了市场缺口。市场研究机构AVIDATA数据显示,东南亚空调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超55亿美元,2025-2030年年均增速将超10%,而泰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空调制造国,上半年产能仅865.5万台。海尔空调的入局不仅能满足本地需求,更依托泰国东部经济走廊的区位优势,实现“东南亚需求本地造、欧美需求就近供”,与中国青岛基地形成双枢纽格局。这样的布局提高了全球供应链的韧性,能够有效应对区域性贸易或物流风险。
对海尔空调来说,泰国新基地带来的价值是多维度的。成本端,本地化生产让东南亚订单交付周期缩短,出口欧美综合成本降低,直接带动毛利率提升;市场端,14大类机型覆盖家用、商用、特种场景,既能巩固泰国四连冠地位,又能辐射周边国家;战略端,这是海尔“三位一体”本土化战略的又一实践,让技术标准与管理模式在海外落地。
回到最初的问题,海尔空调的高增速能否持续?海尔空调泰国基地的投产,为外界观察企业增长提供了一个深刻的视角,那就是所有可持续的增长都不是追逐风口的结果,而是长期战略笃定执行下的水到渠成。
- QQ:6114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