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打响手机eSIM“第一枪”:距离全面普及还有多远?
今天,随着中国联通的页面上线、中国移动的穿戴设备接入,以及iPhone、华为、小米等厂商的战略部署,一幅全新的eSIM产业生态图正在快速成型。
9小时前
来源:通信世界网 蒋雅丽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2025年7月14日,中国联通上线eSIM手机业务开通页面。这一细微但关键的动作,打破了过去一年多国内手机eSIM业务按下“暂停键”的沉寂,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国内eSIM手机应用正在迎来重启。

虽然当前联通页面尚未开通线上申请通道,业务仍需用户线下办理,但这已经是中国运营商首次明确在官网对eSIM手机业务的商业化进行正面回应。对比以往仅限于物联网或智能穿戴设备的eSIM应用,这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手机eSIM”首次进入公众视野。

这是一个新起点,也打响了转型的第一枪。

从智能穿戴回归手机

联通试水释放关键信号

如果说OPPO Watch X2系列在7月11日接入中国移动eSIM服务,标志着智能穿戴设备eSIM业务在国内的“全面回暖”,那么中国联通此次上线手机eSIM业务开通页面,则无疑打响了“手机eSIM商用”的第一枪。

根据联通官网信息,目前eSIM手机业务仍处于“商用试验阶段”,仅支持通过自有营业厅或上门服务进行线下办理,不支持合作厅办理,也暂未开放线上开通功能。这一设定在强调审慎推进的同时,也验证了业界关于“国内手机eSIM业务即将重启”的判断。

事实上,早在今年上半年,关于eSIM重启的呼声就已不断升温。尽管业界曾指出,运营商eSIM业务虽已恢复,但仍限于物联网和可穿戴设备,手机暂未开放。但此次联通页面的正式上线,意味着相关准备工作已经迈出关键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尚未公布具体支持机型和流程细节,但已有用户发现联通此前曾测试过iPhone设备的eSIM网页功能,加之苹果可能将在下一代机型中取消SIM卡槽、转向全eSIM,这种“联动测试”显然并非偶然。

智能穿戴抢先复苏

移动、OPPO打头阵

在手机eSIM尚处试验阶段时,智能穿戴设备已经走在了前面。7月11日,OPPO发布公告称,旗下Watch X2系列成为首批支持中国移动eSIM服务的智能手表,并同步开放线上开通通道,支持用户通过“欢太健康”App快速办理。值得注意的是,OPPO明确指出,开通eSIM服务的前提条件包括ColorOS系统版本及设备型号,同时对云南和四川等部分地区实施差异化办理流程。

这是中国移动重启eSIM业务以来,在智能终端层面的首个商业化应用案例。

相较于此前eSIM手表的“绑定手机副号”使用模式,此次OPPO Watch X2实现了一号双终端共享主号功能,用户无需新增号码,即可在手表上独立使用电话、微信、支付等核心功能。其“秒变备用机”的特性,大幅提升了eSIM服务的用户实际感知。

这一变化不仅反映出运营商对eSIM安全性已有更强把控能力,也说明其在终端配合、业务流程与网络体系等多个层面,已具备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能力。

换句话说,手机eSIM的全面商用,正在进入倒计时阶段。

安全担忧倒逼暂停

管控升级助力回归

事实上,eSIM在中国的发展一直呈现出“起高走低”的曲线。

早在2020年前后,华为、小米、苹果等品牌已陆续上线支持eSIM的智能设备,但因管理机制与安全体系尚不健全,eSIM迅速成为部分电信诈骗案件的“温床”。公安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通过eSIM技术进行远程制卡、群发诈骗短信的案件同比增长高达37%。安全隐患成为压倒eSIM业务的“最后一根稻草”。2023年7月,三大运营商相继暂停手机eSIM新用户办理。彼时,行业普遍将“安全性不足”视为主因。

不过,过去两年,eSIM在身份认证、密钥分发、加密存储、远程管控等关键技术上迎来系统性升级,运营商和产业链协同攻克了多项难点,技术门槛持续提高。eSIM业务重新回到监管可控、安全可查的轨道,正是此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敢于率先试水的技术支撑。此外,《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政策法规的实施,也为eSIM的合规运营提供了制度基础。

并且2025年,中国迈入“AI+”深水区,智能终端形态日益多元,折叠屏、智能眼镜、智能汽车等多终端协同场景激增。传统实体SIM卡在灵活性、可扩展性上已难以支撑多终端统一认证、统一计费的复杂需求。eSIM凭借远程写号、动态配置、多终端一号的能力,正成为未来“全场景连接”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而云化网络、数字身份、5G切片等新技术的普及,也为eSIM提供了可靠的“承载底座”。

可以说,eSIM的重启,是“监管—技术—市场”三位一体成熟的结果。

终端厂商跃跃欲试

iPhone 17 Air或成“催化剂”

值得一提的是,终端设备对eSIM生态构建的推动作用,正在不断放大。有消息称,苹果将在今年推出全新设计的iPhone 17 Air,其机身厚度最薄处仅5.5mm,因空间限制极可能取消实体SIM卡槽,全面转向eSIM通信技术。业内分析认为,若iPhone 17 Air在中国市场发布,其对eSIM落地的推动作用不亚于当年iPhone引发的智能手机革命。

不只是苹果,国产厂商也在加快布局。消息称,华为将在第三季度推出支持eSIM的三折叠屏新机Mate XTs,小米则已在海外市场推出支持eSIM的小米15 Ultra。随着运营商解禁,eSIM版国产手机大概率也将在国内同步放开。

专家认为,一旦政策松动,华为、小米、OPPO、vivo等头部厂商将迅速响应,eSIM终端市场有望迎来一轮集中爆发。

当然,eSIM的重启,并不仅仅是运营商和终端厂商的“孤勇”。

当前,中国eSIM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从芯片、模组、平台到终端的完整闭环。紫光展锐、翱捷科技等国产芯片厂商具备eSIM芯片量产能力,移远通信、广和通等模组厂商推出了多款eSIM蜂窝通信模组,广泛用于智能手表、共享设备、车联网等应用场景。

与此同时,平台服务商和安全认证机构也日趋成熟,eSIM空中发卡(Remote SIM Provisioning, RSP)平台正加速落地,极大提升了业务部署效率与安全性能。

不过,eSIM真正落地并非“去掉实体卡”这么简单。背后涉及运营商系统重构、平台认证接入、终端适配优化、用户教育培训等一系列配套工作。例如,运营商需搭建GSMA认证的SM-DP+远程发卡平台,实现用户身份、号码与网络资源的无缝对接;终端厂商需提前完成硬件预埋、系统适配与UI交互设计;平台服务商则要打通数据、流程、加密等多个环节,保障安全和合规。

正是由于这些“看不见的门槛”,国内eSIM的普及远比想象中更复杂。同时,相较于实体SIM长期稳定的收费结构,eSIM的商业模式尚未完全清晰。未来是否采取设备预装、平台分成、服务绑定等模式仍有待探索。

业内专家指出,eSIM不仅是技术演进的结果,更是运营生态的一次重构。它可能打破现有的“号卡—资费—套餐”模式,转向“服务即连接”“场景即网络”的新形态。

政策窗口临近

eSIM驶入“快车道”

在今年6月底举办的2025 MWC上海eSIM峰会中,运营商代表首次明确表态:“2025年,中国eSIM将进入快车道。”结合中国联通与中国移动的实际动作,以及华为、苹果等终端厂商即将推出支持eSIM的旗舰新品,eSIM在国内的商用步伐无疑正在加速。

GSMA预测显示,到2025年全球将有10亿台支持eSIM的智能手机,到2030年将增长至69亿,占全球智能手机连接总数的75%。在物联网领域,eSIM连接也将从2023年的2200万增长至2026年的近2亿。

对中国市场而言,人口基数、终端活跃度、网络基础和运营商体系均为eSIM提供了优渥土壤。随着安全体系日益健全、监管机制逐步完善,以及产业链协同效应释放,手机eSIM全面落地的时代已不遥远。

对于用户而言,eSIM的落地意味着更加轻便、高效、灵活的通信体验。无需实体卡、不必等待快递、换机无忧、跨境便利。尤其在频繁换机、跨设备办公、多终端协同的场景下,eSIM可实现一次写号、全域同步,省去反复插拔与配置的繁琐流程。对有海外旅行需求的用户而言,eSIM还可在线购买并切换境外流量包,无需到机场租赁设备或购买实体卡,极大简化流程并提升安全性。

结语:再出发的eSIM,不再只是“卡”

从“安全隐忧”到“重启在即”,eSIM在中国走过了一段并不平坦的道路。

今天,随着中国联通的页面上线、中国移动的穿戴设备接入,以及iPhone、华为、小米等厂商的战略部署,一幅全新的eSIM产业生态图正在快速成型。

可以预见,未来手机将不再需要“插卡”,而是通过云端、平台完成通信连接。eSIM将不只是“去卡槽”的方案,不只是一次物理形态的进化,更是万物智联时代的关键入口,整个通信行业向“软件定义、远程管理、场景连接”转型的前奏。随着AI终端普及,eSIM将融入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工业模组,成为承载通信身份、数字认证、计费连接的核心基石。而AI与eSIM的结合,也将使终端具备更强的个性化适配能力与“身份自管理”能力。从这个意义上看,eSIM重启,不仅意味着一次业务复苏,更是一场通往下一代数字基础设施的进化之旅。

最新文章
1
2025 CIC中国智慧生活大会在北京开幕
2
《2024中国电子视像行业统计年鉴》在2025 CIC中国智慧生活大会现场隆重出版
3
联通打响手机eSIM“第一枪”:距离全面普及还有多远?
4
工业智能体落地仍有三道“槛”
5
预计2025年8K电视面板规模50亿美元,推动8K电视迎来普及时刻
6
苹果最薄 iPhone 17 Air 被曝独享钛合金中框
7
Mate/Pura 70系列卖爆!华为手机Q2重夺中国出货量第一:小米在前五中唯一增长
8
电视市场变天!85英寸+电视爆火 75英寸及以下全面失宠
9
上半年电动两轮车市场加速狂飙:雅迪销量第一,九号增速最快
10
智冷未来 品质为鲜:2025年电冰箱行业发展大会在温州召开
11
厨联万物 沐焕新生:2025年厨房电器&热水器行业发展大会顺利召开
12
同比增长75%!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超百万辆
13
预计2025年全球电视出货量达2.087亿台,同比微降0.1%
14
空调都去哪儿了?揭秘今夏的爆款空调市场
15
净利润大增 这些家电企业上半年“赚翻了”?
16
从"老破小"到"品质厨房":旧改如何重塑厨电市场格局?
17
星苹果全面同步!Galaxy S26+被砍:超薄Edge取而代之
18
上市不到1个月 突降800元!华为对Pura 80系列降价背后:标准版价格或是王炸
19
6月线上彩电市场观察:小米海信TCL创维四巨头“统治”行业
20
萝卜快跑一年,是“熟了”还是“输了”?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商务合作
  • QQ:6114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