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去年夏天,无人驾驶网约车席卷武汉街头,一辆辆头顶传感器的自动驾驶车辆穿梭于三镇,没有司机也能安全地将乘客精准送达目的地。百度旗下萝卜快跑的爆红,让“无人网约车”从科幻概念变成触手可及的服务。
今年7月9日,在由国际电信联盟组织的“2025人工智能向善全球峰会”上,萝卜快跑提供的无障碍服务获杰出案例奖,展现了AI向善、科技助残的力量。一年时间过去,萝卜快跑的发展状况如何?是瓜“熟”蒂落,收获满满?还是棋差一着,遗憾败北?
“苕萝卜”藏着对市场的巨大野心
从百度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财报来看,萝卜快跑在全球提供超140万次出行服务,同比增长75%。截至2025年5月,萝卜快跑在全球累计提供超1100万次的出行服务。
以武汉为例,作为萝卜快跑的重要运营区域,运营范围已扩展至3000平方公里,覆盖全市12个行政区及天河机场、跨江桥梁等复杂场景,服务人口超770万,开放里程和开放区域数量保持全国第一,已成为全球最大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区。今年一季度,武汉无人车订单占比达92%,用户复购率超65%。但有时萝卜快跑在遇到复杂路况也会闹出笑话,被武汉公众称为“苕萝卜(笨萝卜)”。
在武汉工作的小裴告诉记者,萝卜快跑已经成为她日常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车内不仅空间宽敞,还配备了按摩椅,乘坐舒适;车内环境保持良好,没有异味。而且驾驶平稳,不会有急刹车现象,大大减少了晕车的出现。最重要的是价格实惠,性价比很高。
萝卜快跑的野心不仅在国内,出海“乘风破浪”也已提上日程。据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百度2025年Q1财报电话会上透露,目前萝卜快跑现已覆盖全球15座城市。今年3月29日,萝卜快跑宣布与阿联酋自动驾驶出行公司Autogo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为阿布扎比提供安全、绿色、高效的无人驾驶出行服务。未来,双方将致力于持续扩大车队规模,打造阿布扎比地区规模最大的无人车队,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效率、减少碳排放,助力阿布扎比智慧城市目标的实现。
萝卜快跑在成本控制和盈利模式上也有自己的一套“打法”。以第六代无人车为例,整车成本降至20.5万元,相较于第五代下降60%。营运成本、服务成本也分别下降30%与80%。此前,百度预计到2024年底,将在武汉实现收支平衡,并在2025年全面进入盈利期。
技术升级筑牢无人驾驶安全防线
技术,无疑是自动驾驶的核心竞争力。2024年5月百度发布第六代无人车,该车采用4颗128线激光雷达、1200TOPS双AI多核芯片及7类40个传感器,实现360°无死角感知,最远探测距离超200米。
从今年5月萝卜快跑在香港测试最新结果来看,其新增的10辆测试车还搭载第三代域控制器,算力较初代提升300%,可实时融合激光雷达点云、高精地图与V2X路侧设备数据,支撑复杂场景下的高速决策。在早晚高峰压力测试中,系统展现出独特的“香港模式”:针对密集车流开发的“预测式跟车”算法,使变道决策效率提升40%;针对山地城市特有的急坡场景,优化的能量回收策略使制动系统寿命延长2.3倍。
在2024年5月百度发布的Apollo ADFM大模型基础上进行深度赋能,通过多模态融合和端到端决策规划,实现城市级全域复杂场景覆盖。Apollo ADFM已通过ASIL D功能安全认证,出险率仅为人类司机的1/14。ADFM大模型已应用于L2+级智能驾驶产品ASD(Apollo Self-Driving),实现“有百度地图的地方就能开”。
技术上的持续升级不仅巩固了萝卜快跑在自动驾驶方面的领先地位,也为其全球化扩张和商业化落地奠定了基础。从香港的山地城市测试到迪拜的沙漠场景验证,萝卜快跑正以“中国技术+本地化适配”模式,为全球自动驾驶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国内外自动驾驶各有各的玩法
在自动驾驶这场激烈的竞赛中,萝卜快跑并非独自奔跑,国内外众多强劲对手也在全力冲刺。
例如国外的Waymo,作为自动驾驶领域的先驱者,实力不容小觑。Waymo早在多年前就开始了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和测试,积累了海量的测试里程和丰富的运营经验。目前,Waymo已经在美国多个城市完成商业化付费运营,包括洛杉矶、旧金山、凤凰城和奥斯汀等,并且正在向纽约、亚特兰大等新城市进军。今年4月,Waymo通过与日本网约车平台“GO”以及东京最大出租车公司“日本交通”合作,成功将无人驾驶服务落地东京,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全球的影响力。
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动作同样吸引着众人目光。去年,特斯拉入局无人驾驶出租车市场,尽管此次推出的并非之前备受期待的CyberCab,但依然引发行业震动。马斯克曾表示,特斯拉Robotaxi服务计划在试运营过后,未来几个月内快速扩展到1000辆车,并向更多区域扩张,预计到2026年底,美国将有超过100万辆无人驾驶的特斯拉车辆。特斯拉强大的硬件造车能力和软件FSD技术,使其一旦规模铺开,将成为极具竞争力的对手。
把目光转回国内,众多企业也在自动驾驶领域积极布局。比如小马智行,在全球范围内的自动驾驶测试总里程已突破4500万公里,并在中国、美国、韩国、卢森堡等国持有Robotaxi牌照,车队规模不断扩大。哈啰也组建了百人团队进军Robotaxi业务,计划三年内实现落地商业化,并与蚂蚁集团、宁德时代共同成立公司专注于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和商业化落地。此外,像小鹏、比亚迪等车企,也在智能驾驶领域不断发力。
自动驾驶前路光明但也有“坎儿”
从行业整体来看,我国自动驾驶发展势头迅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涵盖基础芯片、传感器、计算平台等在内的完整产业体系已经建成。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已经实现600平方公里路侧设施的智能化部署,还将进一步扩区。
此前,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访华期间专程前往百度Apollo Park,并在北京开放道路上体验了无人驾驶汽车。试乘后,拉加德对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驾驶表现赞不绝口。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也曾表示,在中美两国,以萝卜快跑和Waymo为代表的无人驾驶汽车普及化显著提升,全球无人驾驶将在未来几年迎来飞跃式发展。
未来,自动驾驶有望在更多场景得到应用,除了目前的出行领域,物流配送、公共交通等领域也可能迎来变革。想象一下,未来快递包裹由无人驾驶车辆精准送达,公交车也能自动行驶在城市道路上,这将极大提升社会运行效率,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反观,自动驾驶行业也面临诸多挑战。尽管技术上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仍需进一步提升,以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路况。车路云一体协同发展是自动驾驶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但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车辆、道路设施与云端平台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和协同精度有待提高。如何实现三者的无缝对接,让车辆能实时获取道路信息、云端能及时处理海量数据并下发指令,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在网络方面,自动驾驶对网络的低时延、高可靠要求极高,虽然目前5G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需求,但在密集城区、偏远地区等场景下,网络覆盖的稳定性仍有不足,且随着自动驾驶车辆数量的增加,网络带宽面临巨大压力,如何保障大规模车辆同时接入时的通信质量,是通信技术需要突破的难点。
回看经过一年发展的萝卜快跑,从运营数据上看,在市场上取得了不错成绩,但距离其全国乃至全球规模部署还有很长的距离,让萝卜真正“成熟”仍需时间来培育。面对国内外激烈的竞争,以及自动驾驶行业发展中存在的挑战,不仅仅是萝卜快跑,全产业界都需要持续努力,不断优化运营模式,加快技术创新,才能在这场自动驾驶的持久战中“跑”到最后。
- QQ:6114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