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冷板凳”到主赛道,印刷OLED迎来发展拐点?
在DTC2025大会上,TCL华星展示了全球首款390PPI的印刷OLED手机屏,证明了技术向小尺寸延伸的可行性。
2小时前
来源:中国电子报、电子信息产业网 谷月  

“历经12年攻坚,印刷OLED技术已突破量产临界点。”“目前,制约印刷OLED量产的主要瓶颈,都已经基本解决,或有了非常明确的解决路径。”11月13日,在TCL 华星全球显示生态大会DTC2025举办前夕,TCL科技高级副总裁、TCL华星首席执行官赵军和TCL华星印刷OLED中心长曹蔚然分别接受了《中国电子报》等媒体采访,并就印刷OLED的最近发展情况和未来预期做了详细介绍。

研发经历了四次关键决策

回顾印刷OLED的研发历程,赵军将其概括为四次关键决策。

十二年前,面对OLED技术路线的选择,TCL华星毅然押注印刷OLED。“我们看中了它在性能上的巨大改进空间,以及成本和效率的优势。”赵军表示。

第二个关键决策发生在2021-2022年。经过反复论证,TCL华星果断将主攻方向从大尺寸转向中尺寸。“中尺寸既有足够规模,又能为更好的产品表现付出溢价。”赵军解释,印刷OLED在50-350PPI分辨率区间具有天然优势,而这恰是中尺寸显示的“黄金分布区”。

第三次关键决策是在2023年。当技术合作伙伴JOLED因经营问题破产时,TCL华星选择了将JOLED整条G5.5印刷OLED产线搬迁至国内。“这个产线现在的制程能力和设备表现比原来在日本时更好。”赵军说,这一决策让技术开发和迭代速度得到“巨大提升”。

TCL华星投资数百亿元的广州t8项目于今年10月正式启动,这是全球首条面向大规模量产的8.6代印刷OLED产线。“这是前三次决策成功后产生的结果。”赵军表示,“这个(关键)决策标志着我们对印刷OLED大规模商业化有了底气和信心。” 赵军表示。

在“冷板凳”上坐了12年

在技术层面,印刷OLED曾面临分辨率、材料性能和良率三大壁垒。TCL华星印刷OLED中心长曹蔚然坦言,因为技术路径的突破难度很大,相关配套也不完善,TCL华星的印刷OLED在“冷板凳”上坐了12年。TCL华星通过将庞大技术体系拆解为子系统,并联合上下游合作伙伴逐个攻克技术壁垒,最终印刷OLED迎来规模量产。

作为首个由中国企业主导并进入商用的显示技术路线,印刷OLED的生态建设尤为关键。赵军提出了“开放、自主、协同”的三大生态构建方向。在上游,TCL华星正与设备材料厂商深度合作,甚至引入AI算法优化打印精度。“我们用人工智能算法自循环,如果出现偏差会自动提示纠正,”曹蔚然透露。

在分辨率方面,通过液滴体积控制、着弹精度改善和打印算法优化,TCL华星已将印刷OLED的像素密度提升至390PPI。

此次DTC2025,TCL华星展示了全球首款搭载Real Stripe RGB OLED像素设计的印刷OLED手机显示产品,从视觉效果上来看,差不多达到了490PPI钻石排列的效果。 “从赵军表示:“这在五年前还是不可想象的。”

赵军强调,最关键的突破来自材料体系。TCL华星将发光材料从高分子体系切换为小分子体系,实现了与现有蒸镀OLED材料的兼容,这一转变让印刷OLED摆脱了专用材料体系的束缚。

据曹蔚然透露,印刷OLED5.5代线的良率从个位数跃升至70%仅用了一年时间,“这为我们启动8.6代线奠定了信心”。

能否重构中尺寸显示格局?

面对全球高世代OLED产线投资热潮,赵军并不回避竞争压力。“行业内有四条高世代OLED产线将在2028年前集中释放产能,”他坦言,“但最终哪个技术能跑出来,取决于技术本身的竞争力。”

印刷OLED的竞争力核心在于“质价比”——在相同画质下,成本更优。曹蔚然指出,印刷OLED的Real Stripe RGB像素排列,在同等分辨率下,文字清晰度更好。同时,更大的像素开口率带来更长寿命,这对笔记本、平板等移动设备至关重要。

在能效与成本控制方面,印刷OLED能够有效降低设备投资成本,在综合成本上构建起持续竞争力。从绿色制造维度看,印刷OLED的材料利用率达到约90%,工艺大幅减少真空制程环节,由于无需使用金属掩膜板,减少了相应化学品的使用。

从绿色制造维度看,印刷OLED优势同样明显:首先,材料利用率高达约90%,远优于传统工艺,极大减少了材料浪费;其次,工艺大幅减少真空制程环节,可在常压环境下完成多数工序,显著降低能源消耗;再者,由于无需使用金属掩膜板,不仅节约了金属资源,也减少了相应化学品的使用,整体实现更低碳排放。

“它是目前唯一能覆盖从小尺寸手机到75英寸TV的技术,”赵军进一步强调。

在DTC2025大会上,TCL华星展示了全球首款390PPI的印刷OLED手机屏,证明了技术向小尺寸延伸的可行性。曹蔚然透露,下一代技术方向将是QD-EL量子点显示,这将是印刷OLED之后的又一重要布局。

AI时代为印刷OLED带来新机遇。曹蔚然提出了“Display for AI”与“AI for Display”的双向赋能理念:一方面优化显示性能适应AI终端需求,另一方面利用AI提升制造精度和效率。

随着广州t8产线的建设推进,赵军预计,明年年底印刷OLED的功耗将追平传统OLED,随后进入良率快速爬坡期。

最新文章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商务合作
  • QQ:6114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