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市场提前遭遇“寒冬”。根据洛图科技(RUNTO)最新发布的《中国电视市场品牌出货月度快报》,2025年10月中国电视市场品牌累计出货量约为324万台,尽管较前月有所回升,实现了连续三个月的环比增长,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16.0%,创下今年以来单月同比最大跌幅。
这一数据折射出当前电视消费市场的持续低迷。钉科技注意到,尽管进入下半年后,出货量在“国庆黄金周”及“双十一”大促的带动下出现季节性回暖,但整体仍未能扭转同比下滑的严峻态势。从零售端来看,10月中国电视市场线上渠道(不含抖快等内容电商)零售量同比下滑超过25%,零售额下降18.3%,线下市场同样不容乐观,整体终端需求呈现收缩趋势。
在品牌竞争格局方面,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以海信、TCL、小米、创维为代表的头部品牌占据主导地位。海信、TCL、创维三大传统主力品牌(含子品牌)10月合计出货量达197万台,虽同比下降15.6%,但仍占据整体市场60.8%的份额,显示出其在渠道和控制力上的韧性。
小米(含红米)单月出货量接近60万台,市占率约17.9%,继续以高性价比和线上优势稳居前列。值得注意的是,长虹、海尔、康佳等其他主要品牌合计出货量仅为50万台,同比下降9.8%,三者总和仍不及小米一家,反映出二线品牌在市场挤压下的生存困境。此外,华为及三星、索尼、飞利浦等外资品牌出货量仍维持在较低水平,未能形成有效市场冲击。
面对当前的结构性下行,行业对第四季度乃至全年的预期普遍趋于保守。洛图科技分析指出,受国内消费政策调整及去年第四季度高基数的影响,预计今年第四季度中国电视市场出货仍将面临较大压力,出货量同比降幅可能超过15%,零售市场规模下滑或达20%以上。在此背景下,2025年中国电视市场全年总出货量预计将被压制在3300万台左右水平。更值得警惕的是,这一跌势或延续至2026年,市场需求仍未触底。
钉科技认为,造成当前市场持续下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电视作为传统大家电,在家庭娱乐中的地位正受到移动设备及户外休闲方式崛起的冲击,家庭换机周期显著延长,新增需求乏力。
另一方面,在整体经济增速放缓、居民消费趋于理性的背景下,即便在“双十一”等大促节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也并未被充分激发,促销拉动效应逐年减弱。此外,面板价格波动、库存压力以及品牌之间的价格竞争进一步压缩企业利润空间,部分二三线品牌已逐渐“力不从心”,面临出清风险。
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主流品牌正积极调整策略,试图在逆势中稳住阵脚。钉科技注意到,一方面,海信、TCL、创维等企业持续加大技术投入,通过Mini LED、超大屏、壁纸等高端产品寻求结构性增长;另一方面,小米等品牌则继续深耕线上渠道与年轻用户群体,强化智能生态联动以提升用户粘性。与此同时,部分厂商也开始探索场景化营销与内容服务结合的新路径,试图从“硬件销售”转向“场景运营”。然而,在整体需求未见回暖的背景下,这些举措能否有效对冲市场下行压力,仍需时间检验。
可以预见的是,中国电视市场已从增量竞争全面转向存量博弈,未来品牌间的分化与整合将进一步加剧,唯有具备技术、渠道与资金综合优势的企业,才有可能在漫长的市场寒冬中持续前行。
- QQ:61149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