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钉科技注意到,空调行业再迎“新兵”。
背靠小米生态链和吉德电器的小吉,10月上市了一款复古双出风空调,引发行业关注。而一家名为巧康的小家电企业,日前也爆出杀入了空调市场。两个新玩家的加入进一步加剧了行业分层竞争。那么,空调这个看似饱和的市场,究竟还能容纳多少新玩家?

来源:小吉官网
近年来,钉科技注意到,美邦、正野、月兔、飞利浦、金诺达等一批“新”品牌已先后涌入空调市场,如今战局再添新兵。而行业的另一端,美的旗下的华凌与酷风、格力的小凉神与致享家、海尔的统帅等子品牌正以凌厉的价格战加紧收割中低端市场。一面是新军的不断涌入,一面是头部品牌的强势下沉,空调行业这片红海之下,中小品牌的机会究竟在哪里?

来源:巧康官网
必须承认,新进入者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复杂战局。空调行业的技术壁垒虽不如芯片等高精尖领域,但规模壁垒、渠道壁垒和品牌认知壁垒却相当坚实。头部品牌凭借数十年的研发积累、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庞大的线下网络,几乎形成了对主流市场的垄断性掌控。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头部品牌正主动发起一场“自我革命”,通过孵化或强化子品牌,以更具杀伤力的价格策略精准卡位中低端市场。美的的华凌、酷风、格力的小凉神、致享家等,本质上都是巨头们为封堵市场缝隙而布下的棋子,它们既共享母公司的技术、供应链与服务体系,又能以更灵活的价格参与竞争,这无疑极大地挤压了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间。这种“降维打击”使得单纯依靠价格优势或营销噱头的新品牌很难建立起可持续的竞争力,行业洗牌的速度正在加快。
然而,市场的魅力就在于其永远存在结构性的机会。钉科技认为,对于小吉、巧康这样的新品牌而言,破局点并非不存在,关键在于能否跳出与巨头正面厮杀的“主战场”,转而寻找那些被暂时忽视或服务不足的“边缘地带”。
在钉科技看来,第一个清晰的机会窗口,在于广袤的中国县乡线下市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农村每百户空调保有量为111.5台,仅为城镇的74.1%,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尽管电商已无比发达,但在下沉市场,空调作为一种需要现场勘测、设计、安装与长期售后服务的重型家电,其“最后一公里”的体验依然极度依赖本地化的线下渠道。
头部巨头的渠道虽深,却也难以完全覆盖所有县域和乡镇的毛细血管,这就留下了宝贵的市场空白。这些市场的消费者对品牌固然有认知,但对价格的敏感度更高,也更信赖本地经销商的推荐与服务。如果新品牌能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通过构建稳固的、利益共享的县域经销商网络,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和更迅捷的安装维修服务,完全有可能在区域市场建立起自己的“根据地”。这种深度分销和本地化服务的模式,是线上流量打法无法替代的护城河。
钉科技认为,第二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则在于海外市场。国内空调市场的存量竞争已异常激烈,但在许多海外地区,空调仍处于普及率快速提升的增量市场阶段。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随着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对制冷设备的需求正迎来爆发式增长。这些市场往往情况各异,需求分层明显,从基础的功能机到适应特殊气候环境的定制机型,都存在机会。
头部品牌的全球化布局固然强大,但其产品与营销策略未必能完全贴合每一个区域市场的本地化需求。这就为中小品牌提供了缝隙切入的机会。它们可以更灵活地针对特定区域开发产品,例如针对高温高湿、多沙尘等特殊环境进行适应性改进;也可以通过与当地有实力的渠道商合作,采取聚焦重点国家的“深耕”模式,逐步建立品牌认知。海外市场并非一片坦途,要面对不同的认证标准、文化差异和复杂的物流供应链,但其巨大的容量和多样性,足以让有准备、有策略的新品牌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
综合来看,小吉、巧康们进入空调行业,绝非易事,但也绝非毫无胜算。行业的竞争格局已然重塑,过去那种依靠营销造势就能分一杯羹的时代一去不返。未来的机会,将属于那些能够精准定位、在细分市场或区域市场构建起自身独特价值的品牌。
“新兵”或许无法短期内撼动巨头的统治地位,但若能深耕县乡线下网络的沃土,或是勇敢地扬帆出海,在巨头触角尚未完全触及或服务不深的领域精耕细作,依然可以找到坚实的生存与发展土壤。空调市场的战局,正从一场全面战争,演变为一场由无数场局部战争构成的复杂博弈,而这,正是新品牌的机会所在。
- QQ:61149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