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小米与乐视的公关大战,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两者的攻防大战,围绕互联网电视内容、生态模式、商业路径、政策许可等方面展开,其产生的影响在于,提升双方在智能电视领域品牌知名度的同时,也对传统电视企业造成了无形的打击——互联网品牌完全吸引并主导了舆论传播议题,而传统企业则逐渐被人遗忘。
就在媒体都将目光投向乐视、微鲸、暴风、PPTV、风行这些互联网电视品牌,如何分食家庭互联网万亿蛋糕的时候,传统电视企业创维和海信却掀起了一场关于OLED和ULED孰优孰劣的论战,成功将部分媒体和行业人士的关注点从互联网品牌处拉了回来。
OLED和ULED,到底孰优孰劣?终端企业和面板企业应该如何选择?看看这些媒体人和行业人士都持怎样的立场吧!
海信电视技术研发带头人曹建伟:目前OLED电视仍有技术缺陷,不具备推广条件
海信选择ULED路线,是总结几十年来电视核心显示技术发展历程确定的技术主流。曹建伟说,新的显示技术能否取代老的技术,只有一个标准:就是能不能给用户带来实际利益而又现实可行。ULED最大价值是它以较低的成本和更为成熟的技术,把液晶电视的画质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满足消费者对远期“梦幻显示器”的视觉追求。
OLED在可塑性和暗场显示方面有一定优势,但最大的困扰就是良率和可靠性,尤其是对于大尺寸面板应用。此外,残影、寿命短、图像烧结(每次开机不能超过4小时)也是现阶段的技术难题,尚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条件。
OLED是自发光器件,不需要背光模组,一旦OLED成为市场主流,中国企业只能沦为外资品牌的分销商和搬运工。OLED电视“屏”占了近 90%的成本,所以中国品牌做的OLED整机,其实只能做剩余10%的工作,仅剩主板和底座了。
创维营销总部执行副总兼市场总监杨孝骏:ULED与OLED不在一个层次,海信3年不做我赔3万元
如果不从营销而从科学的概念来看,ULED、QLED(其他友商主推)等本质上都是LED,而OLED不是LED,是唯一可以自发光的,显示技术不在同一个层次面。海信发誓说不做OLED电视,未来3年如果他真不做OLED,我赔他3万元。
媒体专家力挺OLED,海信显得很孤单
资深家电行业观察家刘步尘是OLED最坚定的支持者,2013年即撰文指出,“谁拥有OLED谁就拥有彩电的未来”,他说,表面上看起来彩电显示技术呈多头并进态势,实际上只有OLED才能代表电视显示技术发展方向。
随后,刘步尘多次发声,呼吁中国企业务必认清形势,切勿“再犯当年错失液晶电视最佳进入时机那样的错误”。
刘步尘将OLED独特的优势概括为两个方面,首先是画面表现力,比LED液晶清晰度更高,色彩更鲜艳,对比度无限大,且画面即时响应。其次是柔性显示,即可卷曲、可折叠,此属性将极大地改变电视的物理形态,“在不可能做成电视的地方做成电视”,从而几何级放大显示器(包括电视)市场空间与价值。他打个比喻:“如果一台电视的画面表现力满分为100分,我会给4K OLED打100分,给高端LED液晶打90—95分。”
他预测,在未来一年内中国主流彩电企业都将投放OLED产品。他甚至断言:拒绝OLED的彩电企业没有未来。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同样给OLED很高的评价,他认为只有显示技术的变革才能真正成为彩电市场发展的驱动力,只有OLED才能打破中国彩电市场裹足不前的僵局,他认为,“彩色电视对黑白电视的替代,液晶电视对CRT电视的取代,都是如此。”据其介绍,今年以来OLED电视面板良品率大幅提升,成本进一步降低,LG、创维、康佳等彩电企业均在中国市场推出了4K OLED电视。“谁率先量产4K OLED电视,谁将成为中国彩电下一个时代的领导者”。
梁振鹏说,互联网企业鼓吹的新盈利模式不可能拯救彩电市场下滑,只有在显示技术上革新才能实现彩电产业升级。他称赞创维是一家技术研发与市场触觉并重的企业,在OLED速快成长期发力,恰好抓住了市场契机,将引领中国彩电企业转型升级。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也撰文力挺OLED,他说,OLED能够完美实现动态画面无拖尾现象的超高清画面,显示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电视产品,被业界一致公认为是新一代显示技术的终结者,有望成为未来彩电技术的主导型产品。他同样预言OLED电视消费热潮将很快到来。
资深家电媒体人孙聪颖撰文表示,进入21世纪,全球采购和供应链的成熟,降低了产品制造的门槛,使得硬件不再是一个问题。小米、乐视等企业因此攻破了彩电企业的护城河。若彩电企业不在转型期迎头赶上,将沦落为彩电代工厂的角色。
一直以来,海信力求在成本与质量之间达到某种动态平衡,这使其获得了早期的成功,但是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它的后续发展。
成本思维制约了海信的前进,管理者总是在权衡利弊中倾向保守,不愿将研发转化为产品,而既有的成功又让其丧失了推进全面创新的动力。
然而,“机会成本才是最大的成本”,错过了某次机会,就可能永远地告别了舞台。
中国电子报副总编辑连晓东撰文表示:但凡彩电行业的派系之争,争夺的背后往往是两个掌握不同技术的国际企业,从CRT到平板时代是日本企业,这一轮则是韩国企业,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三星和LG。从这个角度,看到两家中国公司的舆论仗可能越打越凶,笔者忍不住又想说:“别闹了,海创君,你们本来不该是一伙的么?”
应该说,两者的观点站在不同的角度都有各自的道理。海信“贬”OLED但“挺”的是自己的ULED技术,而ULED推出两年,迄今没有看出海信和产业界共享的迹象,其激光影院也还只是独有技术,且不论它成熟与否,是否是一个革命性的技术,总不能让产业信服和追随。倒是创维这种开放的态度,是目前整个电子信息产业所应该秉持的。中国彩电行业要占领世界先进技术的制高点,就是要在世界级的高水准的技术竞技中历练自己。
- QQ:6114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