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的发展,与人口红利密切相关。即便阿里、苏宁、京东等企业已经成长为中国乃至全球电商业的巨头,但电商在中国的人口红利其实并没有完全释放。原因就在于,农村电商仍有巨大的潜力待挖掘。按照苏宁董事长张近东的说法,农村电商市场规模超过10万亿。
与对手京东相比,苏宁在农村电商方面的布局更早也更体系化。在全国两会上多次提出发展农村电商的提案后,张近东在首届县域互联网+流通发展论坛上,阐述了苏宁打造农村经济发展电商生态圈的战略目标。
张近东表示,目前农村电商的发展面临着农产品经营“小而散”、农村物流网络不健全以及农村电商人才匮乏三大棘手问题。而苏宁针对性地推出三大策略:一是通过苏宁易购直营店、中华特色馆等渠道反向推动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二是,借助苏宁大聚惠、苏宁众筹等互联网特色营销平台助推农产品的品牌化发展;三是,将通过成立苏宁农村电商学院推动农村电商人才的专业化发展。
可以说,电商渠道下沉,已经成为苏宁和京东两大电商巨头共同的战略行动。不过,相对来说,笔者更关注或者更看好苏宁的农村电商战略。原因在于:
其一,苏宁更具备线下运营实体店的资源和经验。苏宁虽然已经转型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O2O商业零售企业,但毕竟其是发展线下门店起家,目前仍拥有近2000家线下门店,在线下门店开设、管理、运营方面,有着大量经验,而这不是京东所具备的,也不是短时间可以弥补的。
其二,苏宁有着强大的物流能力。物流历来是发展农村电商的薄弱环节。2015年,苏宁物流在三四级市场的覆盖率达到77%。2016年,计划全年新增至少500条串点调拨线路,新增三四线城市配送区域5000个,三四级市场覆盖率突破87%。
其三,苏宁采取的可控的自营模式而非追求规模的加盟模式。采取自营模式,与加盟模式相比,在发展速度上可能要做一些牺牲。但好处在于更加可控,品牌和服务更有保障,而加盟模式虽然短时间内可以把门店数量做上去,但“唯利是图”的加盟店在服务品质方面肯定不如自营店,一旦加盟店觉得无钱可赚或者某些利益受损,就可能引发整体加盟体系的坍塌。
其四,苏宁并没有借发展农村电商之机攫取更多利润,而是把切实的利益留在农村。按照苏宁的说法,苏宁发展农村电商,除了让工业品下乡,还有一个重要的用意,那就是带动农产品进城,真正实现造富在当地、销售在当地、服务在当地、就业在当地、纳税在当地。而这“五当”,并不是所有高喊电商下乡的企业都能做到的。
其五,苏宁打造的不仅仅是农村电商平台,更重要的是打造一个覆盖全环节的电商生态。在苏宁农村电商的战略动作中,既有农产品线上运营推广,又有涉及信贷的金融理财服务,还有设立农村电商学院这样的人才培养计划……也就是说,苏宁提供给农村的不仅是一个电商平台,而是一种电商能力。
按照苏宁的战略规划:2016年,苏宁会在农村市场投资50亿,在已有1011家的基础上再开1500家直营店,发展10000家代理点及授权服务站,上线200个地方特色馆,带动10万人才返乡创业,打造20个“最美乡村”样本。
每个“最美乡村”样本,计划3年内在苏宁平台销售额达到1亿元,至少带动10家当地企业成为优秀电商,至少带动10个当地优质产品成为全国知名品牌,至少创造1万个稳定就业机会。
总体来看,发展农村电商,的确应该像苏宁一样,更多地注重社会效益、承担社会责任,以体系化、生态化的电商能力输出为目标,而不是以追求速度、规模和短期效益为目标,让农民更多、更快地享受到农村电商发展带来的利好。
- QQ:6114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