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佳易主华润,能否迎来新生?
8月15日,康佳专业化整合发布会在深圳举行,康佳正式成为华润集团旗下科技与新兴产业板块的业务单元。
4小时前
来源:艾肯家电网/白微  

8月15日,康佳专业化整合发布会在深圳举行,康佳正式成为华润集团旗下科技与新兴产业板块的业务单元。

在整合发布会之前,康佳已经进行了人事变动。

8月14日晚,康佳发布关于董事会完成换届选举并聘任高级管理人员的公告,拥有华润背景的邬建军当选康佳新任董事长,并担任康佳法定代表人。

此次整合历时四个多月,今年4月,华润与华侨城签订康佳股份无偿划转协议,7月双方完成股权变更过户,康佳的实际控制人由华侨城变为华润,最终控制人仍为国务院国资委。

随着整合消息落地,资本市场反应积极。8月18日,深康佳在A股收于5.47元,涨2.63%,当天股价涨幅一度突破5%。

从“彩电大王”到连续亏损,康佳的转型阵痛

创立于1980年的康佳,曾在行业内缔造辉煌,一度被誉为“彩电大王”。1992年,其 A、B股股票同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2018年,康佳启动“科技+产业+园区”战略转型,业务版图随之扩展至半导体、环保等新兴领域。同年,康佳以4.55亿元收购了新飞电器、新飞家电及新飞制冷器具三家公司的全部股权。

两年后,康佳白电平台公司又收购了倍科常州洗衣机工厂及韩电空调项目,由此实现“冰洗空”全产业链覆盖。至此,康佳形成了以消费电子与半导体科技为核心的主营业务架构,业务范围涵盖彩电、白电、厨电等全品类家电。

然而,这一系列收购与转型举措并未给康佳带来业绩的增长。相反,受行业竞争加剧、转型阵痛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康佳的业绩始终面临着较大压力。财报显示,2022年-2024年,康佳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14.71亿元、21.64亿元、32.96亿元。2025年上半年,康佳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3.6亿元至5亿元。

在消费电子领域,彩电业务作为康佳的传统核心业务,如今却成了亏损的重灾区。尽管康佳在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提升上有所努力,但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加剧,供应链的波动也愈发频繁,费用压降空间极为有限,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使得彩电业务在2024年依旧未能实现扭亏,营业收入下滑的同时,严重拖累了公司的盈利表现。​

而作为康佳寄予厚望的 “第二增长曲线”,半导体业务目前尚处于产业化初期。虽然在 Mini LED等产品上有一定销售进展,可距离形成规模化产出仍有较长的路要走,持续的研发投入不断消耗着公司的资金,却暂时还无法为利润增长提供正向支撑。

背靠华润这棵“大树”,康佳能否迎来转机?

资料显示,华润集团是一家实力雄厚的多元化企业集团,其主营业务涵盖大消费、综合能源、城市建设运营、大健康、产业金融、科技及新兴产业等六大领域。在2025《财富》世界500 强企业中位列第67位,旗下拥有22家上市公司,其中华润置地、华润啤酒、华润万象生活、华润电力更是位列香港恒生指数成分股。截至2025年6月底,华润集团总资产达2.8万亿元人民币。​

在半导体领域,华润旗下的华润微电子已经形成了“芯片设计+制造+封测”的完整产业链条。在行业景气度下行阶段,华润微凭借IDM 商业模式、特色工艺平台以及客户黏性高等优势,稼动率(设备实际工作时间/设备计划工作时间)处于业界高位,无论6英寸还是8英寸,都维持在90%以上,12英寸也爬坡上量达到预期。

业内人士认为,康佳并入华润后,其半导体业务将与华润微电子在功率半导体领域的技术形成互补,推动康佳半导体从投入期迈向产出期。同时,康佳的家电业务可与华润的零售渠道协同,资本结构有望优化,主业更加聚焦。

然而,整合之路并非一片坦途。作为一家拥有多年历史的老牌电子企业,康佳积淀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而华润集团在多元化业务模式下,也形成了特有的企业文化。如何让两种文化实现兼容、形成合力,是整合团队面临的一大难题。

在业务协同层面,尽管半导体业务看似具备较强的互补性,但在实际操作中,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协同并非易事。只有通过精心规划与高效执行,才能真正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作为曾经的“彩电大王”,康佳近年来在转型路上步履蹒跚。连续三年的亏损困境,让这家老牌企业亟需新的发展动能。如今,背靠华润这棵“大树”,康佳能否借此迎来转机,仍需交由市场来检验。而未来的三到五年,将是检验这次战略重组成效的关键窗口期。

最新文章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商务合作
  • QQ:6114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