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从2015年启动产业规划,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走过了十个年头,阶段性战略目标全部完成。2024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达1.5万亿,带动经济增长近3.5万亿元,应用拓展至49个国民经济大类。
工业互联网发展也从关注系统、设备能力扩展到关注数据驱动的决策闭环和智能优化,从“5G+工业互联网”转向“5G+AI+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成为工业互联网深层次发展的关键变量。
工信部总工程师谢少锋指出,要用好人工智能这个关键变量,推动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赋能融合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的工业数据集,打造工业领域专业大模型,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十年探索结硕果,工业互联网走深向实
中国信通院院长余晓晖表示,过去十年,工业互联网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在政策体系设计、功能体系建设、应用验证推广和技术产业创新等方面走出“中国路径”、形成“中国方案”、塑造“中国品牌”,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从产业发展成效来看,工业数字经济占数字经济明显上升,由2017年17.3%提升至2023年23.3%。行业以5G为突破口,业界通过5G、TSN、边缘计算等新型工业网络技术,实现工业生产要素和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连接,带动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创新发展。目前,我国工业5G国产模组全球占比超80%,工业5G网关全球占比近50%,工业高质量外网覆盖全国97%以上的地级行政区。我国建设1.85万个工业5G项目,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5G在制造业、采矿、电力、港口等行业实现规模复制。
“十年前我们讲数据驱动,大家还没有那么强的共识。但是到了今天,大家已经非常接受数据驱动的制造模式变革和产业融合创新。”余晓晖称,工业互联网打通了全生命周期、价值全链条数据,驱动生产模式、产业形态、商业逻辑的创新变革,推动企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2024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达1.5万亿,带动经济增长近3.5万亿元。
此外,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还探索形成自主安全的物联世界数字身份体系,目前已进入从建到用的规模化发展新阶段;基于“49家双跨+237家特色型+57家专业型平台体系”,打造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和发展路径,全球化布局初见成效;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体系走深向实,国家、省、企三级协同的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告别“空中楼阁”,人工智能深入工业场景
随着ChatGPT的横空出世和生成式AI技术的爆发,工业领域也迎来了“数据+AI双驱动”的拐点。中国信通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副所长田洪川表示,人工智能已深度融入工业研发、生产、管理全环节,涌现出超百种应用模式。头部企业积极开展布局和探索。
作为工厂操作系统的引领者,蓝卓打造了国内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supOS工厂操作系统。其新一代工业操作系统supOS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工业AI原生技术底座,融合工业多模态的AI服务、管理工业当中的时序大模型、语言大模型、视觉大模型,形成面向于生产制造中排产、设备管理、库存管理,在线质检等各种工业场景的智能助手。同时,蓝卓还在全球率先提出“1+2+N”智能工厂模式,即在1个工厂操作系统的基础上,打造N个工业软件及工业AI的生态合作圈,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和运营管理自动化,为智能工厂建设提供了一条明确的实施路径。
依托工业“新四化”的产业主张和工业智能体的参考架构,华为正携手合作伙伴助力制造业迈向更高维度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华为工业数字化产业发展总监郭小龙表示,华为聚焦工业网络与工业云底座等ICT能力,联合工业装备及工业软件合作伙伴,形成面向工业/制造领域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在汽车制造领域,华为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了生产线上的机器人、传感器与MES系统,通过实时数据分析优化生产节拍,将故障响应时间大幅降低。这种“共生共长”的模式,让工业智能体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真正成为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
作为中国工程机械巨头徐工集团孵化的科技先锋,徐工汉云承载着传统制造业的厚重基因,目前正加速推动“AI+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与全球化实践。徐工汉云总经理张启亮表示,早在两年前,徐工汉云便率先启动了工业场景的AI应用研究,并在今年初构建了“大模型+专业模型”协同架构,打造出多模态数据分析智能体。目前徐工汉云已累计开发20个AI智能体,覆盖工艺优化、设备预测等应用场景,同时,还构建了覆盖工艺优化、智能供应链、机场施工等场景的AI解决方案库。
卡奥斯集中展示了AI与工业互联网、机器视觉等技术的融合应用成果。例如,在设备管理场景下,天智工业大模型对设备说明书、维修指南“过目不忘”,指导新员工快速上手维保,提升设备管控效率。还发布了“AI+”创新产品COSMO-Sphere超级平台2025,通过打通工业数据、开发行业垂域大模型以及建立工业AI智能体,平台独创“大小模型协同,训推一体”的新架构,为企业提供智能体开发、模型构建等全栈AI能力和工具。据卡奥斯董事长陈录城介绍,卡奥斯COSMOPlat将人工智能与制造技术融合创新,围绕数字孪生、大数据平台、工业大模型、可信数据空间等,建立起以平台为支撑、以软硬一体化场景应用为特色的核心技术体系,目前已服务企业16万家。
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副董事长、总经理庞松涛也表示,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重点聚焦领域,并随着关键技术的突破,出现了人工智能产业化、智能体生态化和工业智能纵深化的特点。面对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要把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充分结合,并整合数据、软件、人才等方面资源,为企业提供长效可持续的系统化服务。聚焦钢铁、化工、能源等关键行业,浪潮云洲打造了200余项平台解决方案,活跃企业用户数29万余家。
工业智能纵深发展,大小模型重塑产业格局
当前,人工智能成为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关键变量,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推动数字化转型从数据连接转向智能涌现,驱动制造业从“数据洞察”的浅层次专用智能迈向“自主智能”的深层次智能。
经过多年探索,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已形成两条技术应用路线:一是以场景化小模型为代表的专用智能应用,正从工业视觉识别等外围应用走向数据与机理融合的深度分析。二是以大模型为代表的工业综合智能探索,虽处于初期,但模型自身能力以及与领域知识的融合程度持续增强。
当前,工业智能已展现出巨大变革潜力:小模型解决质量、设备等具体问题,场景仍在深化;大模型在知识管理问答内容生成场景初探。面向未来,余晓晖指出,垂类大模型将驱动任务规划和创新生成,小模型解决高实时性、高精度的细分场景具体任务,通过大小模型协同提升综合分析能力,将加速全链条变革。
田洪川认为,大模型与小模型未来将从三方面协同变革:在产品设计中,实现产品自主设计,大模型生成方案优化参数,小模型精准模拟物理现象提升研发效率;在生产环节,大模型生成柔性生产计划应对突发情况,实现高度自主化无人化生产;在运营管理中,实现智慧运营管理与服务,AI整合全链条数据优化资源配置并监测风险。
“融合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生态重构。未来随着大模型泛化能力与小模型场景化应用深化,叠加可信数据空间支撑,工业领域将加速向智能化、协同化转型,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动力。”田洪川讲道。
- QQ:6114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