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科技评论】2016年开年,阿里云开启了新一年的征程,照例一系列云栖大会将陆续在全国各地展开。1月20日,首站云栖大会落地上海科技馆,结合笔者数度参加阿里云大会的体会,这次大会和以往的区别在于并没有针对阿里云的技术和产品大书特书,重点以数加平台为依托,唤醒未来的计算时代。这里传递出一个信号,云计算拆分成云和计算两个维度,云已经落在脚下,计算被赋予新的使命,发挥数据生产资料价值,缔造新未来。
另外,这次大会的Slogan也足够震撼——为了无法计算的价值,细心的朋友会发现,这则广告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重要位置都有展示,也预示着阿里云从技术积累、产品锻造到了品牌塑造乃至产业引领的阶段。尽管上海云栖大会已经过去数天,但是对计算价值的唤醒却始终在路上,企业从最初的不解到当下的追随,乃至构建未来命运的共同体,一步步的将计算的价值推向高位。
文明进步源自对计算的唤醒
每一次参加阿里云的大会,必不可少的一道大餐就是阿里云的缔造者、现为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王坚博士的开幕演讲,笔者曾经多次坐在台下茫茫人海中聆听过,也曾与他面对面的详谈过,每一次都能听到博士(业内都称博士)带来对云的思考、对计算的思考。这次也不例外,但是高度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阐释,对生产资料、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哲学思考。
人类文明的历史很久远,但是改变文明进程有很多关键节点。譬如,伽里略发明天文望远镜,让人类突然意识到世界不是原来眼睛看到的那样;人类发明了显微镜,可以看到微观世界;人类发明雷达,可以看到远距离之外的物体。望远镜、显微镜、雷达是三百多年的时间里积累下来的,但是今天我们很幸运地同时拥有互联网、数据和计算,改变人类文明。
当下,云计算已经被提出了十年有余,对于一项技术,十年积累足够成熟,也让云计算开始向云和计算两个维度纵深发展。在国外巨头以及国内云计算服务商的推动下,云作为IT基础设施在技术和用户认知度上已经相对成熟,剩下无非是云规模化的速度、广度和深度。而另一个分支,计算价值正在被一点点的唤醒。
王坚提到,现在人们看数据都是通过计算去看,就像人类发明显微镜以后,研究微观世界都是通过显微镜看到的。当离开显微镜的时候,你要想一想那个世界是不是存在。但是,我们必须相信人眼看不见的、被计算出来的数据世界,数据将是重要的生产资料。
来到互联网时代,鼠标的发明堪称显微镜,是企业的生命源泉。“传统行业或者传统软件公司不觉得鼠标点击有意义有价值,不觉得那是一个活生生的世界,但是互联网把它当生命来看。在互联网上,点击鼠标就能知道用户的兴趣,积累这些数据,借助计算就能创造价值,这是互联网公司真正的能力,这是“显微镜”的作用”王坚说,而且这种计算的价值正在被一点点的唤醒。
阿里云“数加”平台,能力激发万亿市场
对未来的战略思考,是马云作为中国互联网的标志性人物应该做的事情,阿里巴巴以及阿里云是贯彻执行的试验田。马云在2015年致投资者公开信中表示:“过去6年来,阿里巴巴巨大的战略投资就是放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上。人类已经从IT时代在步入DT(Data Techonology)时代。我们必须在数据技术的投入和发展上不惜一切的投入发展,努力让数据和计算能力成为普惠经济的基础。”
迎接这个时代的是计算能力的提升,让敏捷、准确、低成本的数据分析和预测将成为现实。为此阿里云推出大数据平台数加,集合了计算引擎、开发套件、可视化工具和行业解决方案,集成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智能语音等前沿技术,成为全球首个囊括前、中、后台的大数据一站式开发平台,让数据分析和预测成本降至原有的10%左右。这样种能力一旦开放,将释放巨大的计算红利,以生产关系为纽带,计算作为生产力和数据生产资料相结合,将引领未来3年之后的万亿市场。与此同时,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在发布会上表示,基于阿里云大数据平台数加,将有千余家合作伙伴、万名首席数据官和5万数据科学家诞生,把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拓展至万亿规模。
探索与实践同步,Alliance Development Group分析师David Sullivan表示,以阿里巴巴为典型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正在自己的商业场景中大规模使用数据技术,发挥作用,技术上与硅谷几乎没有差距。例如淘宝首页给你推荐什么样的商品、你的芝麻信用分是多少、谁可以获得更大的花呗额度,或者谁可以直接获得贷款。浙江省交通厅利用阿里云的大数据平台来预测高速公路未来5到60分钟的车速情况,预测准确率稳定在91%以上,方便了交通部门更好的进行交通引导,公众也可以做出更优的路线选择。
另外,数加平台包含一款针对中国县域经济的数据应用产品,能让每个县域的管理者实时的了解区域的经济态势、产业特点、内需消费等关键数据的走势,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堪称师爷。
据了解,这款命名为“郡县图治”的产品,使用了阿里云DataV数据可视化技术做支撑,将为3000余个县域政府定制可视化经济云图。今后,县域经济的决策者办公室里,可能将出现这样一块大屏,上面的每一个数字的跳动都实时反映着当地县域经济的发展态势,县长们也不用再从厚厚的定期报表中探寻经济发展的脉搏。
错过一个中关村,还有一个云栖小镇
世界科技看硅谷,中国科技看中关村。在中国高科技发展史上,中关村占据浓墨重彩的一笔,1988年中国第一家国家高新区在中关村诞生,迄今已经28年的历史,看似不长,但是容得下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史。上世纪九十年代,诞生了互联网三剑客,也诞生了BAT掌门人,彼时的他们都还很青涩,如今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中坚力量甚至是国际巨头。不可否认,中关村模式仍在发挥重大的作用。但是,对于年轻一代来讲,中关村时代似乎略显久远,迎接未来的数据时代,立足当下,有没有一个翘板、一个梦想起航的原点?有!——云栖小镇。
中关村不是村,同样,云栖小镇不是镇。未来的云栖小镇也形成一种全新的政策、商业、技术、经济发展模式,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引领中国科技走向新的高度。承载的不仅是厚重的科技历史,更是数据时代的未来。
严肃的科技,也可以有柔软之处。如今,我们来到中关村不仅仅是体验高科技的奥妙,而是感受这种创新、创造的氛围,可以沿街小聚,喝一杯咖啡,这个“村”是科技界朝圣的圣地。未来,云栖小镇将升华这种模式,无论身在何处,云栖小镇的情怀都在,因为这里是诸多年轻人梦想起航的地方,哪怕坐在街边,看到每一块刻着云栖小镇的石头,都能感受到亲切,因为大家一起塑造了数据时代,塑造了云栖小镇。这种体会,在阿里云大会颁奖现场,王坚博士曾有真情流露,他认为每个人都是获奖者,每个尊重计算价值,触摸未来的人和企业都应该获奖,云栖小镇是大家的,欢迎大家常来坐坐。参与未来,你或许错过中关村,但是还有一个云栖小镇。
阿里云的格局观,无所谓竞争
心中无敌则无敌于天下的武侠情怀,在阿里云贯彻的十分彻底,不仅仅是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花名。在阿里云的很多会议中,很少看到竞争对手这个字眼,这或许是源自阿里云的自信,也或许是阿里云不想树立敌手。往往听到的是用户当下对云和计算的客观需求,对未来的心声,在阿里云看来,用心服务好用户最急迫的需求远比和所谓的对手竞争来的更直接。无论是云还是计算,最根本的目标是服务用户,甚至是为人类文明进步做贡献,尽管不同的企业做出的贡献大小不同,但是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站在这个维度,阿里云将没有对手,反倒是云计算的产业链可以为了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
做最好的自己,也是笔者采访过很多企业共同的心声,即便是处于纷繁复杂的行业竞争中,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无论生死都无遗憾。可以看出,无论是技术、产品、服务还是商业化,阿里云都在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即使从2008年决定做云计算,2009年编写第一行代码开始。不过,有一点必须承认,2008年决定做云计算,看清技术在未来商业格局中的价值,阿里巴巴的魄力也值得国内企业尊敬。当时的腾讯还在不遗余力的研究移动互联网,百度甚至还没有摸到移动互联网的门。云计算作为新的技术、商业革命,时间和技术的累积是不可逾越的坎,这一点阿里云绝对是国内领先。借助微信奠定了移动互联网地位的腾讯,正在力推腾讯云,回身紧追阿里云。
总之,笔者非常认同王坚博士的一句话:当互联网变成基础设施、数据成为生产资料、计算成为公共服务的时候,所有的企业、所有的行业又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个人创业者的影响力可以和一万人的大公司影响力相比,而一万人的大公司又具备了小公司的灵活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未来,路径才更清晰,做新时代的缔造者,才能融入这个时代。
- QQ:6114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