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粮食生产大国和人口大国,粮食既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物资,也是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因此粮食安全是维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是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
保证粮食安全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保证粮食生产、粮食进出口和合理储备来实现的。由于粮食生产受到天气变化、病虫害的影响较大,所以建立一套完整的粮食储备体系就成为避免粮食短缺的有效手段。而我国现在粮食收储设施比较老化,如何减少粮食在存储、运输过程中的不利因素,从而确保粮食安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粮食储藏对温度、湿度、水分的要求极高。智慧粮库可以通过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软件技术、物联网技术的集成,精确预测粮堆的平衡湿度和露点变化,同时跟踪大气和粮堆的温差、湿差变化。自动控制系统通过控制通风防止粮食结露霉变,并大幅降低能耗。同时,智慧粮库还具有预测的功能。这样,粮库管理模式就向着精细化、科学化的方向转变。利用智慧粮库管理系统,可以做到实时监控排查。在减少了资源损耗的同时,操作人员的作业水平与安全生产系数也会提高。
粮食储备也关系到食品加工产业链的安全运行。只有储备源头的粮库能够对成品粮进行安全追溯,那么后续的成品粮原料出入库、生产加工、质检以及物流信息才能进行全程跟踪与追溯,这样才能真正保证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智慧粮库能通过识别代码,解决粮食流通中的标准化问题,使得粮食各环节实现可追溯。信息化监控还能让粮食库存统计数据更真实准确,未来将有助于形成中国的粮情监测预警系统。
所以建立现代化、智慧化的粮食仓储设施尤为重要。
各地全面规划建设智慧粮库工程,搭建市、县、区等各级智慧粮库综合管理平台,“数字粮库”、“可视化粮库”纷纷建立。基本上形成以“数字化政务、精准化业务、信息化商务、网络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框架结构,实现了“信息基础设施先进、信息资源充分利用、数据快速收集应用”的建设目标,为企业转型发展、为机关转变作风、为区域粮食安全、为粮食供给侧改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智慧粮库是通过一系列技术的集成,运用工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式,充分利用物联网、商业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精确采集粮食存储过程中的所有信息,并整合到一个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上,实现以任务驱动为核心的粮库信息化管理模式,同时粮库信息管理平台对所有数据进行数据挖掘、综合分析,从而达到对粮食仓储企业进行科学、高效、低成本、绿色生态的管理。
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手段,实现粮油仓储业务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通过智慧粮库建设,不仅可以通过粮情测控系统实现粮仓内温度、湿度、气体、虫情等数据的自动采集,还能通过智能决策模型实现通风、熏蒸、调温等粮油仓储保管作业的智能化控制。
由于智慧粮库与粮情监测预警体系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智慧粮库的建设可谓是重点。而这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主要体现在通过智慧粮库的建立,一方面可以以粮食供需和市场价格监测为重点,加强动态信息监测和数据深入挖掘,建立以主要粮油品种为核心的国内国际粮食市场信息监测预测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对国内外粮食市场形势分析,可以增强监测预警的灵敏性。要形成粮情监测预警体系,首先就要从建设粮情信息采集平台入手,通过构建粮情监测预警分析系统、推进核心业务信息系统,来建设和提升行业信息服务水平。助于建立粮情预警模型,实现预测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相结合。比如通过识别代码的关联信息,可反映库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为粮食的监督检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改变现有的分解登统方式带来的重复工作、人力物力的消耗,粮食信息更加准确。
智慧粮库和粮情监测预警体系也有助于实现粮食物流供需信息的智能匹配,为粮食物流企业提供物流业务管理服务,合理规划和引导粮食物流需求,降低空返率,提高粮食物流组织水平。
所有的这一切,将会组成一张严密的粮情监测预警网络,对确保粮食安全,防范和应对粮食价格异常波动,保证粮食的顺利流通,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智慧粮库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系统和平台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在建设或使用过程中,要不断发现系统建设中的问题。
从人员培训方面来说,智慧粮库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大量的数据采集、设备应用在基层一线,但是技能培训还没跟上,还存在不会或不熟练情况;工作中缺乏严谨,特别是数据的输入有时不准或不全,不同岗位的数据口径有不一致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监理单位应该要求承建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加强与使用单位的交流和沟通,制定完整可行的培训计划,协助在建设后期组织全面培训与考核,确保操作人员能够完全掌握系统操作流程,应对基本问题。
从设施方面和系统平台方面来说,监理要求承建单位在前期可研分析和软件开发的用户需求调研阶段,对使用单位的要求不断进行分析和完善,并在开发过程中采用迭代式开发与现场开发相结合的方式,满足使用单位的需求,同时最大程度地兼容或接入整体的系统和平台。
从资金方面来说,监理需要协助建设单位对资金投入进行控制,包括建设系统的资金投入,组织技术研发的投入和系统运行的维护保养费用(应该在合同中约定承建单位是否负担此项费用)。
(图片来自网络)
- QQ:6114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