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科技作者 王晓东】
写在前面的话:所有不是专利的产品都可以合法仿造;技术秘密就是装逼骗外行,对同行无效;99%的专利都是鸡毛蒜皮小改进,无论多少项都不能建立专利壁垒;“有专利”和“有专利壁垒”是两个不同层级的事;没有专利壁垒产品一旦火起来几个月就一大堆模仿者,价格战是唯一结果;有多少数量专利没屁用,有什么样的“专利保护内容”才有用!
大约也就是经过一年多的疯狂投资,现在已经有大批融到钱的创业公司倒下或正要倒下。对于创业者来说,这意味着巨大心血付之流水以及个人品牌的重创,要再缓过劲来还要刻苦几年功夫;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当初巨额的投资最后连一把椅子也拿不回来”。如此结果,可谓是双输!
因此,创业者经营无竞争力产品,基本就是“找死”;投资者投资没竞争力的产品,就是“找赔”。
创业过程虽然有各种不可预测因素,但还是有章可循的。比如,“产品”与竞品相比是否真的有优势,就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
大可乐等等的倒下,表面看是钱烧完了,最根本原因是产品高度同质化。企业没有实质性产品创新能力,只是在鸡毛蒜皮方面有些然并卵的小改进,导致消费者不愿意购买。说到底,让多数消费者愿意购买,才是决定创业企业能否存活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只要有足够消费者愿意买单,即便资金短缺也有风投愿意投。
仍以大可乐手机为例,假如有几十万、上百万消费者就是愿意购买,它还会倒闭吗?
那么,如何让消费者愿意购买呢?就是产品有足够的竞争力。
可是,怎么评判产品的真实竞争力,又如何才能让产品有竞争力呢?
产品竞争力分四个层次:未申请专利、刚申请专利、发明专利已授权、专利壁垒。
1.未申请专利的——越受欢迎被模仿的越快,暂时模仿的少是因为市场还没起来。99.999%的创业项目都是“应用层级”的东西,没什么真正基础技术创新(例如解决了“氢燃料电池实用化”,这样项目是百万分之一。除此以外,其余99.9999%创业项目所说的“核心技术”就是装逼骗外行)。对同行来说,只有没想到的,没有技术上做不了的。唯一只有专利权是法律不允许仿冒的。除此以外,任何新创意同行几个星期就可以合法仿冒出来,创意越牛逼被模仿的越快。
2. 申请专利还未授权的——发明专利授权率仅30%,多数申请会被驳回。
实用新型专利因为不经实质审查就授权,所以造成99%以上是垃圾!垃圾专利唯一作用就是骗外行,对同行无效。
外观专利在项目中的作用如演员“化妆”。如果是范冰冰,化妆能更加光彩照人;如果相貌平平指望化妆来光彩照人是不可能的。大路货产品指望外观设计体现竞争力,也是同理。
3. 已授权发明专利——95%是细枝末节小改进,有无数替代方案甚至更好方案,根本构不成专利壁垒。市场上到处都是同质化产品,但这些同质化产品很多是有发明专利的!!!根本原因就是那些都是鸡毛蒜皮专利,不足以比竞品有明显优势。
4.已授权发明专利而有专利壁垒——至少要有一个针对消费者重要痛点的实质性重大创新并以此为核心建立一个专利群,否则一堆鸡毛蒜皮专利也就是骗骗外行。现实中很多企业拥有几千、几万项专利,但是其产品与竞品比较却没什么优势,为什么???就是因为那些专利内容都是些没什么用的东西。
判断是否有专利壁垒方法:
① 、创新点对消费者必须特别重要;
② 、总共有多少种满足该需求的技术方案?是否把所有的技术方案都申请专利,并获得发明专利授权?
③ 、没有替代方案,或者替代方案具有显著劣势。
其中,第2条极端重要。因为所有的功能/性能都有N多种不同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此时,如果“你”只是把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技术方案申请了专利,那么即便专利获得授权。则因为还有别的技术方案不在你专利保护范围内,别人用其他技术方案实现同样功能时候,你就毫无办法——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很多时候“有专利与没专利实际是一样的”就是这个道理。
很多企业总喜欢宣布有多少数量专利,但是专利数量只代表企业决策层的态度;专利的质量(保护内容)才代表专利的价值。光有数量没质量是真正的“然并卵”。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意味着每一个产品领域都有一大堆人在做(很多创业者自称的“独家”仅仅只是他孤陋寡闻,是他自己不知道还有一大堆人在做)。在此情况下,比做什么产品更重要的就是别人不能做。否则除了价格战没别的出路。只要没有专利壁垒,所谓独家创意、独创理念、极致产品、牛逼产品,同行在几个星期内就可以合法的仿制出来。企图通过所谓技术秘密把同行阻拦在外面就是装逼骗外行,对同行根本无效。
- QQ:6114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