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互联网电视的产品概念因乐视、小米等企业的先后发力而热度愈显。2015年,虽然政策监管呈现出更加严格的态势,互联网企业、传统家电企业等却依旧扎堆入局,这不难让人联想起虽然已成“血海”,却依旧有为数众多的厂商“跳下去”的手机产业。
改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其实世上本来就有路,走的人多了,却可能会无路可走。对于一些企业而言,跟别人扎堆做事情未必是好事。
然而,即便行业前景可能并没有众多企业想象地那样美好,也不十分明朗,一些企业却已经走出了自己的路。比如,乐视。而乐视本身似乎也在尝试走出更加与众不同的路。
销量说话,守住互联网电视先发优势
单单在15年乐迷节不到一天的时间,乐视电视的销量就超过了小米14年整年的销量,作为互联网电视市场的先驱,可以说乐视守住了其先发优势。
然而,即便如此,对乐视电视的质疑却从未断绝,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认为乐视电视失去了互联网产品的特质,原因是自第二代开始,迭代缓慢。
也就是在乐迷节结束之后不到一周的时间,9月24日,乐视超级电视第3代在香港发布。值得一提的是,乐视发布第3代超级电视时,官方在言语间正式给这代产品打上“生态电视”的符号,而这代产品的最大特点就是——低于量产成本定价。
超级电视3代为何能低于量产成本定价
发布超级手机系列产品时,乐视的做法就是公布BOM成本,承诺按量产成本定价,而选择这种定价方式的产品除了超级手机,还有超级电视。
按照量产成本定价,可以理解为硬件不赚钱,乐视已经是在做一件颠覆行业的事,因为,在此之前,电视行业一直是靠销售硬件盈利,硬件如果不赚钱,传统家电厂商吃什么?
超级电视3代则低于量产成本定价,比如,售价1699元的超3 X40,初期BOM整机成本约2048元的。也就是说,硬件其实是赔钱在卖。可以说,乐视这次想要颠覆的不只是行业,还有自己。
同时,乐视按用户需求推出裸机购买和会员合约机购买两种不同购买方式,合约机购买依旧沿用用户每购买一年价值490元的乐视全屏影视会员服务,硬件价格直降300元的补贴方式进行。硬件不卖钱,现阶段,在电视行业只有乐视可以做到。而乐视的优势或者说能够做到即便裸机依旧“赔钱卖”的原因,还在于其背靠乐视“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开放闭环生态系统。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说,乐视可以通过其他层面来获取利润,而真正做到不靠硬件赚钱,甚至硬件“赔钱”销售,因为其具有生态型盈利模式,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盈利能力,通过生态补贴硬件。由于这个生态系统“环环相扣”,因此可以通过跨界创新打破生态边界,整个体系运营过程中会发生强化反,并产生新的价值,这是支撑其低于量产成本定价的核心因素和信心所在。
乐视本身具有庞大的内容库,并具备丰富的版权内容资源和自产影视内容资源;而应用方面,乐视开放的态度,使得超级电视的应用得到了极大丰富,更使得超级电视有了更多、更有趣的玩法和人机交互。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其实很容易做出选择。因为,硬件毕竟是载体,用户真正想要的其实是在丰富、有价值内容上的更好体验。
随着第3代超级电视的推出,对乐视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产品迭代之后可能的销量爆破,而乐视也需要这样一个量的爆发,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超级电视作为乐视生态入口的作用,也会使得乐视生态更具活力,反哺生态入口,最终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态势。
放眼更大市场,依托生态开启全球战略
低于量产成本定价,对于乐视本身、对于电视行业,都可以说是一次颠覆。在此基础上,乐视也将进行全新的尝试,可以说是乐视的全球战略,这也是时代和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升级乐视商城域名为全球域名,将发布会安排在被称为“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的香港召开,也是乐视对这样一种战略意图的显示,而香港也是乐视国际化的最好出发点。乐视的这种尝试,对这家在国内深耕多年的互联网公司而言同样是一次颠覆。
虽然近些年来,中国的品牌在世界上具备了一定影响力,但整体而言,这股力量还是比较弱的,中国的大多数产品依旧是凭借其价格优势带动销量来获取利润,相比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带来的品牌溢价,这种薄利多销的方式已经显得颇为落后了。也限制了中国经济在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
中国在互联网时代的逐步崛起给了中国企业更多机会和可能,让中国的企业能够逐步摆脱追随者的姿态,推动中国成为互联网生态时代下先进理念的创造者、价值的创造者和模式的输出者。
依托互联网思维,乐视可以说走出了一条新路,以用户体验为核心,虽然硬件不赚钱,却可以让更多的人体验到更具价值、更好用的产品,并在之后依托乐视生态真正发力,进行价值输出。进一步来说,就是向全球复制乐视的生态模式。
- QQ:6114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