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能开上“免费”车吗?
原创
2015-07-18 18:04:39

本周周初,传来360要携手上汽造车的消息,网上传出的消息主推大抵有三种:“360或将联手上汽荣威造车”“上汽荣威新车通用名‘荣威360’”“炒作”。

360与谁联手造车的问题并不是最优先事项;荣威的车叫什么,那是人家的自由;至于“炒作”,这没什么话题好谈。

整个事件中最关键的是360应该真的要造车了!

360公司官方微博7月14日的那条内容已经写得很直白——“……你们想象中的互联网汽车是什么样子呢,将你们脑中有关互联网汽车的新鲜想法评论说出来,说不定360会满足你的期待。”

“说不定”这种表述,在我看来,除了明确产品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想象之外,不过是360为了可能出现的“跳票事件”找的托词。毕竟,没有造车经验,加上新车要经历的验证、检测和报备等环节,真正的发布日期很有可能晚于公布的发布日期。

那么,那条微博应该就是说:“360要造车,大家请耐心等待。造什么样的车,请大家出出主意。”

趋势:大家都在搞!

几十年来,汽车产业几乎还是老样子,实际上需要一场深入的变革。各种消息表明,汽车产业是互联网公司关注的焦点之一。虽然互联网公司大多没有造车经验,但行业的“颠覆者”往往是那些没有经验的“初入者”。

从国外来说,谷歌、苹果先后推出了车载系统Android Auto和CarPlay,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更是已经上路测试。

国内来看,百度启动了“无人驾驶汽车研发计划”;易到用车、奇瑞汽车和博泰集团共同出资成立新公司,开启“互联网智能汽车共享计划”;乐视公布“SEE计划”,要建立汽车互联网生态系统,于今年1月发布智能汽车LeUI系统,概念车4月已开放体验;阿里巴巴与上汽设立总额约10亿元的互联网汽车基金;富士康与腾讯、和谐汽车展开在
“互联网+智能电动车”领域的合作;小米也开始了搞车生涯。

互联网汽车:360生态大入口,车联网更进一步!

说到360造车为什么受关注,那大概是因为360前副总裁沈海寅在今年年初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曾公开表示360不会进入自己造车的领域。沈海寅离职后,自己去造车了,这似乎坐实了360不会去造车这样一种态度。

从“不搞”到“搞”,真正受到关注的其实是360造车的动机。

“生态”这个词,今年被互联网公司广泛提及,目前看来,做得最好的,应当是乐视。显而易见,通过上线各种软硬件新产品,并加以系统整合,360也有构筑自身生态系统的意图,而依据360在互联网安全领域的优势,这个生态将以“安全”为核心。

做生态,搞平台,除了要有开放、共享的精神之外,更要有优质的入口。

汽车,作为“移动的家”,入口特征鲜明。

做为一种“独立空间”,汽车本身就可以搭载各种硬件产品,比如,360行车记录仪完全可以成为360汽车的标配。而这也显示出它本身的开放性,例如,设置便捷接口,自由搭载各种小型车载智能硬件设备,而每个设备又会搭载各种软件应用。

此前,360推出了行车记录仪,与手机连接,通过相应APP可以立即查看之前记录的画面,某种程度上说,借助于记录仪和APP,所有的车已经联网。通过行车记录仪,记录车主的行车轨迹,能够推测车主的生活、工作圈子以及收入水平,这为以后的商业化运营奠定了数据基础。

而汽车的推出,由于更多的与用户的联动和交互,则会比单纯的行车记录仪在“车联网”上更进一步,积累更多的数据,从而联动形成更精准的用户分析,带来更多的开创和想象的空间。

产品:在安全上做文章!

智能有风险,入行需谨慎!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特别传统的硬件产品,面临的危险无非是被暴力摧毁,而越是智能的,越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被“攻击”。黑客,那可是一群永远也闲不住的人。前些年,国外就曝出过多起黑客控制汽车行驶的事件。

做安全产品起家,相信360的汽车即便不主打安全牌,也会在这方面大做文章,对于汽车各“入口”(比如行车控制系统、蓝牙、数据接口、信息获取系统)的安全加固,势必不遗余力。

顺着这个思路,再开一下脑洞的话,360的汽车会不会搭载针对用户的安全硬件产品,比如一些帮助车主在遇险时逃生和求助的工具。

至于微博中所说的无人驾驶、智能钥匙、电子稳定控制系统、自带wifi、语音调控等配置,倒是可以看做是360的一个承诺,等汽车上市,这些配置,想没有也难!

期待:我们真的能开上“免费”车吗?

在做手机的时候,周鸿祎已经提到了手机“免费”。那么,或许我们有一天可以开上一台“免费”的汽车。当然,这里的免费并不是说完全不收钱,如果能像手机一样做到按量产成本定价或者接近成本价就已经殊为不易。而如果汽车不赚钱,互联网汽车又会通过何种手段变现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另外就是,未来的互联网汽车可不可以采用租售的模式,即用户享有使用权,而又不对汽车完全拥有,这或许还需要各方进行探讨!

按照微博内容,如果不是在开玩笑,360的“造车事业”应该仍处于方案策划和概念设计的阶段,至于产品如何,我们等着瞧吧!

最新文章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商务合作
  • QQ:6114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