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屏幕不仅能呈现画面、传递信息,更能读懂眼神、预判需求,甚至成为人机交互的重要枢纽,不必怀疑,我们已步入一场由AI(人工智能)技术与显示技术共同驱动的深刻变革之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指出,AI算法推动显示技术从传统的“被动信息输出”向“主动交互载体”加速转型。
从消费电子到工业制造,从公共服务到个人穿戴,AI与显示的融合无处不在,正在席卷从底层研发、应用场景到产业生态的每个角落,重新定义着未来的生活方式。
应用升级:从生产到生活的全面变革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新型显示首席研究员耿怡表示,对新型显示产业而言,AI与新型显示的结合正表现出令人惊喜的状况,AI激发了显示产业的智能跃升,新型显示则有力支撑了高阶AI终端的硬件进化,二者具有协同共生关系。“这种双向进化不仅会重构人机交互的体验维度,更将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关键赛道,决定未来产业的话语权归属。”她说。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秘书长胡春明指出,AI与新型显示技术是“硬件载体与智能内核”深度耦合的协同关系,新型显示技术凭借其高清化、柔性化、场景化特性,成为AI最关键的“表达窗口”。
在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显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记者观察到,新型显示技术、前沿显示终端与AI技术有机结合,为办公、出行、家庭等多元场景带来全新体验。
在办公场景,显示技术与大模型的实时翻译、会议纪要、网络检索、内容生成等功能紧密结合。科大讯飞带来一款多语言AI透明屏,对话双方分立于透明屏两侧,不影响面对面交流却能从透明屏上实时看到翻译过来的内容,甚至还能出现数字人、沟通内容的背景资料等信息,有了屏幕的承载,翻译的内容更为全面多元。
京东方借助蓝鲸AI显示大模型打造高效的设计创意系统,手绘草图上传到AIGC平台后,2分钟即可完成设计,还能支持后期的修复和调整工作。在出行场景,车载显示系统正从信息显示器演变为集导航、娱乐与安全监控于一身的智能座舱核心。维信诺结合AI技术,赋予屏幕主动防窥、屏下定向发声、屏下3D人脸识别、智能分区多频、动态可变刷新率、自适应护眼调光等功能,目前已在部分车厂投入使用。
京东方蓝鲸显示大模型
在家庭场景,许多家电产品在AI加持下,获得了超越原先功能的可能。长虹推出的行业首款治愈系AI TV,可基于用户观影、听音乐等不同情境,智能调节屏幕两侧的氛围光效,营造出贴合情境的沉浸光场。诸多本身不具备屏幕的家电,也能通过搭载集成AI能力的显示屏焕发新生。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品牌官杨淑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可以在冰箱上安装显示屏,同时利用大模型,基于冰箱内现有食材的种类与数量,主动为用户推荐合适的菜谱,甚至规划饮食方案。无独有偶,在5日开幕的第八届进博会上,三星就带来一款能在冰箱门屏幕上呈现储存食物信息、保质期情况的AI冰箱。
以显示为载体,AI为大脑,两者的结合正催生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智能化、个性化、沉浸化的场景解决方案,让屏幕从“看见”向“看懂”方向转变。
双向赋能:显示技术与AI技术的协同进化
业界专家普遍认可,AI for Display(显示)和Display for AI是应对“AI+显示”浪潮的两大关键策略。TCL科技高级副总裁、TCL华星首席执行官赵军表示,前者将AI视为提升企业效率的核心工具,后者则聚焦显示技术如何支撑AI时代的终端需求。
就AI for Display而言,欧阳钟灿指出,AI与显示技术融合将呈现三方面变革。一是AI算法赋能显示性能优化。通过将AI深度集成于显示硬件,屏幕可实现动态分辨率、刷新率的实时调整,从而平衡高画质与低功耗的需求。二是AI驱动材料研发革新。AI技术可大幅缩短研发周期并降低试错成本,“过去需要数年的材料研发,如今可能在几个月内完成验证”。三是AI重塑终端产品设计流程,扩展显示应用场景。工业设计中的重复性任务可交由AI算法完成,从而提升设计效率。
辰显光电展区
简而言之,AI不仅在应用端开花结果,在后端的研发、制造环节,也将引发一场更深层次、根本性的转变。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秀颀表示,在Micro LED显示屏的制造中,AI技术已得到深度应用。过去,靠传统手段将数百万乃至上千万颗比头发丝还细的LED芯片精准挪动是非常困难的,但在AI的助力下却能很好完成。针对显示画面的修复和处理问题,AI也能够对海量图像进行更高效的识别与优化。
而在Display for AI层面,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ID)下任主席严群强调,AI技术给显示产业发展带来了“真金白银”的好处,显示产业也能反哺AI。他提出,要发展可交互的显示终端,在与人和场景的交互中产出更多高质量数据,辅助AI获得更接近人的智能。
杨淑娟期待,继万物互联后,还能达到“万物显示”,开拓更多显示屏幕的应用空间。例如,她提到,为解决机器人面部设计这一关键技术难题,可以引入显示材料,既可拉伸又可显示,不仅能模拟常规表情,更能呈现脸红等更进一步的反应。
京东方董事长陈炎顺也提出“屏之物联”战略,强调要把握显示无处不在的增长机遇,通过技术创新,为“屏”集成更多功能;通过产品创新,让“屏”衍生更多形态;通过应用创新,将“屏”植入更多场景。
跨越瓶颈:实现“AI+显示”的融合业态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2025)》指出,我国显示产业正进入“AI+显示”的融合发展新周期,“AI+显示”的最新解决方案和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产业虽大有可为,但作为新兴业态,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也必然经历阵痛,需要克服诸多“成长烦恼”。
一部分烦恼来自于AI自身。技术不成熟、部署成本大等难题影响着其与显示产业结合的效率与效果。显示产业利润率普遍不高,且不具备AI基础,部署“AI+显示”不仅需要独到的眼光,更需务实的自我评估。
另一部分烦恼源于显示产业。作为工业门类之一,显示行业存在数据标准化程度低、高质量数据不足等问题,影响AI的训练效率;同时,显示面板耗电量占比较高,加之AI终端对算力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导致功耗问题更加凸显,如何降低显示功耗、确保续航体验成为消费电子产品AI化的重要课题,
AMOLED显示屏产品
为解决上述问题,大型显示厂商积极发力。据了解,京东方、维信诺、华星光电、洲明科技等知名企业均成立了AI管理部门、AI研发部门,甚至是专门从事AI业务的子公司,专注进行“AI+显示”的技术与产品研发。
同时,各厂商积极开展交流合作。近日,京东方与英特尔共同宣布,双方将携手推出基于AI技术的笔记本电脑显示屏节能解决方案。该方案融合AI多频显示(MFD)、1Hz超低刷新率及SmartPower HDR等多项创新技术,旨在智能平衡能效与画质表现,显著延长设备续航时间,同时保障用户获得出色的视觉体验。
胡春明指出,AI与新型显示技术不仅将重新定义人机交互的边界,更将成为全球科技产业竞争的“新锚点”。我国新型显示行业正全方位、多层次发力,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创新、产品升级、产学研协同等行动,坚定推进AI与新型显示技术深度融合,为全球新型显示产业智能化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引领产业发展新潮流。
- QQ:61149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