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崛起,康养设备加速普及?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渐突出,养老问题备受关注。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养老”关键词被提及13次,不少全国人大代表也谈到了相关话题。当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既是国家战略,也是实现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国新办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末,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5.4%,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已经进入到严重老龄化社会。人口规模刺激下,银发经济发展迅速,据中国老年科学研究中心预测,到2
2024-03-14 08:08:21
来源:中国家电网 张琳玉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渐突出,养老问题备受关注。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养老”关键词被提及13次,不少全国人大代表也谈到了相关话题。当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既是国家战略,也是实现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国新办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末,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5.4%,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已经进入到严重老龄化社会。人口规模刺激下,银发经济发展迅速,据中国老年科学研究中心预测,到2030年,我国老龄产业规模将达到50万亿元,2050年将达到100万亿元。其中,康养设备以及适老化家电家居作为银发产业中的重要市场正在“被需要”。

康养设备拥有巨大的潜力市场

洛图科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消费级监控摄像头市场销量达到5343万台,同比增长10.9%,今年1月,监控摄像头线上市场销量同比又大增54.6%,而其智能监控、老小看护等功能是其销量增长的原因之一。除摄像头外,当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康养设备报警器、紧急呼叫器、带有定位功能的腕表以及防跌倒设备等也取得了显著的增长。

“此前,面向老年人的产品实际上是不够友好的,成交率普遍不高,但从去年开始,康养设备的销量开始有明显提升。”蓝创科技创始人&CEO李立波分析到,老龄人口结构的变化可能是促进康养设备消费的重要原因,“前些年,社会上的老龄人口大部分出生于1955年之前,他们非常节俭,对于智能化设备有先天的抗拒心理,但2022年、2023年退休人数分别达到2550万、2787万,这批年轻的老人对智能化康养设备市场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研究部主任宋敬学分析了当前老年人购买心理:“关注健康、消费升级、实用主义、尝试新奇、希望使用智能化产品是主要特点。”并且,北大国发院经济学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在近期接受访谈时表示,50岁-70岁的中老年人是我们国家消费能力最强的。可见,从需求端来看,康养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力。

此外,康养设备在研发与创新方面取得的显著进步也是其受到消费市场关注的重要原因。“跌倒”作为危害老年健康的首因,促进了相关设备技术发展的细化。“当前防跌倒设备主要包括红外线监测、生物雷达监测和摄像头几类产品。为了保护老年人的隐私,市场上的摄像头开始采用‘火柴人’模式,在保证精准识别老人居家场景下可能出现危险动作的前提下,对获取的图像进行技术处理,保障私密性。”李立波说到。

“在成都各大康养社区,每家都必备相关智能设备,例如在老人住房里和室外设置按钮式、手拉式报警器,一旦发生意外跌倒,能够快速将信息发送给家人或紧急救援机构。除主动报警设备外,也有自动监测设备,例如在固定点位监测老人路过,记录并上传系统,以便在老人失联时快速定位其最后路过的位置。”灯路传媒旗下致力于康养产业深入研究的垂直产业媒体“新康养研究”在实地调研中观察了当地养老设备的普及情况,灯路传媒副总经理徐雯婷告诉中国家电网,这些设备都起到了实际作用,避免了意外发生。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养老呈“9073”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仅有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因此,针对大量居家养老及独居老人群体,家庭实用性适老、康养设备和家电家居产品的普及则更为重要。

“在智能家居领域,适老化设计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可折叠洗浴凳、智能马桶、圆角家具、带自动夜灯灯带的床、全屋适老可调节灯光系统、带安全扶手和坐凳.....”徐雯婷表示,可以看出,市场和社会已经认识且认可了这种设备和设施的重要性,并且我国的康养企业已经开始了应用和探索。“据我们了解,拥有差异化制冷制热效果、添加新风增氧系统的空调;适合老人手抖、手部无力防止食物外流的餐具;通过语音、指示灯等多重方式多次提醒老人服药的药盒等产品范围已经覆盖到了安全防护、生活质量提升、情感关爱乃至个性化需求等各个方面。”

在政策方面,国家也在大力推进康养设备的普及。近年来,“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相继在全国各地落实,针对独居和高龄的老人配置一键呼叫、防跌倒、燃气报警等居家智能化设备。对于引导和推动康养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我国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引发了行业的震动,社会普遍对银发经济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对我们从业者而言,对目前所选择的发展方向更加有信心,也让我们更加期待中国康养和养老行业的未来走向。”徐雯婷表示。

行业正在打破“有需求,没市场” 的格局

然而,面对数万亿的养老市场,行业内一直存在难题是:巨大的需求难以转化为实际的购买力。上海管理科学学会名誉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原院长王方华曾向媒体表示:“眼下,中国养老市场的一个典型特点是‘有需求、没市场’。”徐雯婷表示非常理解这种观点所指的现状,“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供需关系不平衡。”

徐雯婷分析道:“老年人对医疗护理、康复疗养、健康管理、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尤其是在医疗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医养结合’模式上有更高的期待。然而,市场上能够适应这种变化、提供全方位康养服务的产品和服务仍显不足。”她认为,打破这种现状需要商家从精准定位细分服务、积极推进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加强科普宣传与社会认同、潜心观察商业市场等几个方面入手,提供和塑造高质量服务、诚信的品牌形象。

作为“医养结合”模式的实践方,李立波表示:“从我们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和我们服务群体的长期探索来看,产品只是服务载体,应该将二者结合起来。”蓝创科技通过创立‘家门口’康养服务模式,搭建数字康养平台,涵盖了预警、看护、健康筛查、社区活动等服务。“我们能感觉到,老年人是完全能接受提供产品的同时提供服务这种模式的。”

同时,在定位产品与服务结合的模式下,洞察老年人当前的核心需求更是促进成交的重要一环。“商家自认为的‘卖点’也许并不是老年群体的‘买点’”,李立波认为,孤独、慢病和安全是当前老年人三大核心痛点。从这三个方面来指导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和服务理念,可以衍生出很多市场的机会。比如,针对孤独痛点可以搭建AI服务场景,实现远程陪伴或机器人陪伴;针对慢性疾病,需要有智能设备来实时获取老人的生命体征信息,并对异常信息进行报警以便及时干预;针对安全痛点,特别是对于独居老人,生活环境的适老化改造非常重要。

李立波提示到,虽然康养市场潜力巨大,但它真正的要做还是需要很长的一个周期。“每一个行业都值得为老年群体再重新做一次。所以家电产品的适老化改造也是一次巨大的机会,家电企业应该审视自己的研发和产品线,可以为老年群体重新设计更适合他们、对他们的生活更有帮助的产品。”

另一方面,AI等大数据的赋能,为康养领域带来了更多的可能。“2020年开始,智慧养老已经成为可见市场,2021年底,其产业规模已达到4.8万亿元,发展结构初步成型。现阶段,我国智能康养行业相较国际领先国家而言,起步较晚,面临一些挑战和短板,但正在强势追赶。目前主要体现在利用AI等技术推动康养产业走向“轻量化”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精准的养老服务,这也是当前康养产业的显著趋势。”徐雯婷表示。

从市场特点来看,相比于其他行业,老年市场更需要企业慢下来潜心观察、深入研究。“受文化、习惯、还有代际差异、数字鸿沟等影响,不同年龄段、不同经济水平、不同地区的老年人的需求差异呈现出巨大的差异,这意味着任何单一化、标准化、表面化的设计方案都无法全面覆盖各类老年群体的实际诉求。”徐雯婷说到。当前,康养领域仍然需要企业、售后服务方、第三方机构结合消费者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规范化的服务和产品。

最新文章
1
智联万物 AI赋未来! 2025电博会即将开幕!
2
BOE(京东方)携新能源领域新品亮相2025服贸会 引领绿色转型新动能
3
海尔松下引领四筒洗衣机“争夺战”,分区洗护谁执牛耳?
4
库克献出奇招!iPhone Air是在为苹果折叠屏手机铺路?
5
AI时代终端大变局I端侧AI成物联终端进化“芯”引擎
6
IFA 2025:中国电视走向全世界,智能Ai成行业主旋律
7
空调价格进入一个变盘阶段
8
17999元起!华为Mate XTs三折叠今天首销:10.1英寸+麒麟9030
9
iPhone Air在华发售延期!苹果回应:力争尽快在中国推出
10
华帝股份半年报公布:整体毛利率水平攀升至43.54%,同比提升2.86%
11
IFA、RE+双展亮剑全球:华宝新能重构“从户外到户用”绿电生态
12
快手发布多模态大模型Keye-VL-1.5 8B性能领先、视频理解能力更强
13
快手“我的哇赛时刻”公益影像展览举行,科技向善为乡村学生架起梦想桥梁
14
2025年中德可持续发展论坛举行,快手推动女性在经济转型中稳步发展
15
智媒融合 赋能未来 ——CCNS & ISBT 2025在乌鲁木齐隆重召开
16
万和电气上半年业务结构生变:厨电扛大旗,生活热水承压前行
17
支持双eSIM!苹果iPhone 17 Air首发eSIM版本
18
壁挂炉市场大盘趋稳,“家电化”引领下行业如何升级?
19
“三句话”说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效
20
追觅正式官宣入局电视赛道,能否带来差异化价值是关键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商务合作
  • QQ:6114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