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科技述评]全球每10.9个小时诞生一家人工智能企业,中国人工智能企业达到709家,美国的相应数据为2905……《乌镇指数: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6》中这样写道。而在被定义为“人工智能应用元年”的2017年,这一技术的火爆程度更胜从前,落地应用的大潮正在向更多的领域席卷。
随着智能手机普及潮渐落,新的颠覆式变革愈发被期待,人工智能也由此成为厂商共同选择的新着力点。三星近日正式推出人工智能平台Bixby中文(普通话)版,从助手应用向系统平台发展,由“智能”向“智慧”跨越,三星的开放精神,在这场变革中功不可没。
自然交互:语音、视觉、行为记忆
人工智能离我们有多远?这似乎并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但看看你的身边,从智能手机到家居家电等等,都可以找出能够跟你聊天的“代表”。不过,对于人工智能而言,这个阶段还相当初级,甚至有很多所谓的人工智能助手还无法实现较为自然的交互。
三星Bixby正试图改变这种现状,当然,首先是从智能手机开始的。根据用户需求,Bixby可以轻松在语音、视觉、触摸、文本控制等多种交互方式中自由切换,也可协同操作。在这种多模形态的人工智能交互中,Bixby可以理解并完成指定的任务,让手机直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生活更加舒适方便。
按照钉科技的理解,Bixby目前的能力,具体包括三个层面:
首先是语音,这是对交互方式的改变。目前Bixby支持手机中如电话、相册、时钟、天气等此类原生应用,基本做到了可点即可说。另外许多语音助手要求用户能够丝毫不差的说出语音命令,这对于大多数的用户来说过于苛刻。Bixby拥有三星自主研发的双引擎自然语言理解模块,具备超强的理解能力,不但可以理解步骤复杂的指令,对于信息不完整的“自然语言”指令也可以在与用户充分沟通后理解执行。
其次是视觉,表现为Bixby搜索。除了语音功能,视觉也是Bixby的一个功能。三星S8/Note8系列的相机界面左下角有一个Bixby搜索按钮,它可以识别和搜索用户在取景框或者照片上指定的物体,也可以帮助用户在线购买识别出的物体。如果瞄准的是街道或建筑物,Bibxy视觉可以告诉用户所处的地点。扫描书本时,系统会自动识别文字,可以实现文字提取或者翻译。Bixby视觉界面上还有一个AR模式,可以告诉你周围有哪些商店、餐厅等。
最后是“行为记忆”,代表其学习能力。目前Bixby已经可以在用户的指导下学习。用户在发出一个指令以后,Bixby对话框会显示“好极了”和“教教我”两个选项。如果用户认为Bixby理解有偏差,点击“教教我”,用户可以“告诉”Bixby自己发出的这条指令指的是哪一种操作。
这种学习也体现在快捷命令设置上,可以用某个简短的指令来指代一个说起来比较长的指令,比如用“发红包”指代“在微信中给某人发1元红包”,这样以后只要说出“发红包”,Bixby就可以在微信中给某人发1元红包了。
不过,尽管Bixby表现更为出众,但交互方式改变也是人工智能助手的共同特点,Bixby的真正能力在于构建开放生态,为合作伙伴赋能。
开放精神:合作第三方,赋能得共赢
其实,包括三星Bixby在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助手出现在了我们“身边”,只不过由于各种“槽点”,多数智能助手的使用频度并不高,使得我们常常忽略它们的存在。
例如,Siri难以与大多数其他App和服务交互,响应速度也并不快;小娜基本上局限在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下,在iOS和安卓系统上功能稍弱;Alexa,更多像是装载亚马逊商品和服务的“容器”;至于Google Now,在第三方应用的接入方面似乎已不如从前。
钉科技总结认为,当前以语音交互为主的人工智能助手利用率不高的原因有两点:一方面,交互流程设置还不甚合理,便捷感不强,例如,在向助手发布指令前就需要先进行一系列操作,过程甚至可能比智能手机的触控或者PC的鼠标操作等更为繁琐;另一方面,助手本身开放性不足,仅能处理简单指令,特别是在第三方服务方面,用户并不清楚哪些应用或是功能可以被语音助手支持和调用,或者多数第三方应用都难以被调用。
值得注意的是,日常使用中由于场景的多样化,用户对于第三方应用的需求相当高,不能为第三方应用赋能的智能助手,在用户看来,或许基本是无用的,“束之高阁”在所难免。
在上述两方面,三星Bixby均有独门秘技,特别是在开放性方面,现有的人工智能助手几乎无出其右。在钉科技看来,这是三星Bixby积极选择与更多第三方服务提供方合作,加强本地化运营的结果,当然,这也与三星的技术实力不无关联。
目前除了手机中的原生应用之外,Bixby还支持如百度地图、爱奇艺、微博、QQ、摩拜等将近20个常用的第三方应用。这种深度操作可以让Bixby在不同的软件内执行不同的任务,代替用户完成比较复杂的操作。
以百度地图为例,用户可以在桌面直接对Bixby说:通过百度地图带我到某某地吃饭。Bixby会代替用户,在手机上一步一步操作(手机会显示Bixby操作的过程,和真人操作一样),指导用户路径,并最终找到地点周边的“美食”,列表供选择。用户也可以对Bixby说“发邮件给小李,标题是通知,正文是发布会后聚餐”,或者“刚拍的一张照片发微博”等等,这些Bixby都可以从容应对。
钉科技观察认为,Bixby的这些处理过程,是用语音来代替触控操作,以实现完全的智能控制,而能够调用如此多的应用进行相当深入的操作,则在于Bixby的开放精神。Bixby与第三方应用深度合作,不仅仅是便捷用户操作和提升用户体验,也是通过技术为合作伙伴赋能,使得第三方可以更专注于产品和服务本身,无需在“语音操控”等层面耗费过多精力,同时Bixby在用户体验上领先多数竞品,这是三星与合作伙伴的共赢。
未来空间:开放合作,从应用到平台
不同于多数其它的人工智能助手,秉持开放精神,以技术为导向,通过与第三方伙伴的合作,用语音来代替触控操作,以实现完全的智能控制,三星Bixby有着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想象空间。从助手应用到系统平台,是钉科技对Bixby未来走向的判断:
其一,是更多第三方App的接入,结合标准的构建,进化方向便是操作系统。
这也是三星本地化策略深入的过程。三星之所以能够在全球市场取得成功,依托的就是在各地区的成功本地化。例如在中国市场,就曾有三星中国区高管表示,三星在中国取得成就,和在中国成功的本土化战略密不可分。三星在中国建立了包括生产、销售、研发、管理等环节的本土化团队,并且将本土化不断深入。更多应用、服务的接入,本身也是本地化的一个环节。
通过更多应用服务与Bixby对接,加上Bixby本身“智能控制”的定位,其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就是向操作系统进化。据钉科技了解,基于Bixby,三星宣布将在明年2月份推出人工智能操作系统Galaxy全新的 AIUX。对于现阶段的Bixby而言,不考虑“智慧”程度的升级,成为操作系统,需要更多的仅在于相应标准的确立和可接入应用的积累。
其二,是更多设备的接入,以基础能力进行技术输出,从而搭建物联网平台。
在Bixby发布会上,三星做了有关展示,或者说是“预告”。当“Hi,Bixby,回家了”这条语音指令发送后,Bixby会帮用户打开手机中的地图软件,规划回家的路线,播放音乐并远程打开家中空气净化器。
可以将上述过程理解为用户的场景自定义,或者是对Bixby理解能力的展示,但注意其中的空气净化器,就可以发现,设备接入,一定是Bixby的发展方向,或者至少在现阶段,三星已经有这方面的构想。
近几年,不论是传统家电厂商还是新兴科技品牌,都试图打造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生态体系。尽管三星在短期内未必能够迅速建立起与各终端厂商的合作,但既然终端的联网和智能化是趋势,Bixby也完全可以通过调用相关的操控应用来实现对终端的管理。
综合以上两点,钉科技认为,Bixby在未来或许会成为三星人工智能基础服务能力的一个代号。“科技预言帝”凯文·凯利曾表示,“人工智能会像电一样,成为可购买的商品”,表明的就是对人工智能成为基础能力的一种预期。通过接入应用、服务、终端,并实现量的积累,以开放生态为目标,Bixby所代表的“人工智能”就是一种基础资源。(钉科技原创,转载务必注明出处)
- QQ:6114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