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底,“供给侧改革”成为媒体的霸屏词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政策是好的,在亚布力会议上,刘强东也将“供给侧改革”搬了出来。他建议传统企业,如果在行业里没有带来一种独有的价值,最好的选择就是卖掉,并认为,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这是今天很多企业的最佳选择。刘强东眼中卖企业促进国家供给侧改革的论调立得住吗?
供给侧改革不等于卖企业和砍部门
关于供给侧改革,专家认为,其意义在于面向整个社会需求质的提升所进行的结构性变革。随着中国构建小康社会的进程加速,用户对不断提升的高品质需求旺盛,在新常态中,人们愿意用更多的钱来购买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由此可见,极具创新力的企业未来的机会很大。
实际上,用户高品质的需求对应的是企业要提供高质量的产品,还要确保产品符合用户实际需求,以及配套的用户服务体系。传统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完全具备这样的机会,比如,在产品生产方面,借助互联网与用户直接沟通,获得用户最真实的反馈,运用C2B提升智能制造,提供适合用户的高质量产品。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和渠道建设方面,与阿里、苏宁等更多优秀的第三方平台合作,提升企业竞争力。这些都是提升产品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最大保证。
再有,传统企业自知竞争激烈,这需要决策者敢于借助多元化的创新手段赢得市场竞争,如果盲目“卖身”或者退守,放弃了创新机会,那只能关门大吉了。试问,哪个企业家自甘堕落?
对于刘强东的观点,也有传统企业给出了特例场景:小农思维下,如果企业将自己定位成传统制造企业,这些似乎才有道理。但是,有多少传统企业还是小农思维?如果那样的话,那还谈什么产业创新呢?更关键的是,如果企业家们仅仅是卖企业,而不是谋求创新的话,那这些企业卖给谁呢?迟早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包袱,与政府提出的供给侧改革背道而驰。
钉科技认为,传统企业的创新机会很大,一方面加强产品创新,另一方面想尽一切办法提升渠道、供应链管理、用户服务得创新能力,任何一个环节都影响企业竞争的格局,工业时代的专业化大分工在互联网时代已经不灵光。传统企业若简单听从刘强东的建议,无论是卖企业还是坎部门,断送的不仅仅是企业的未来,也是对社会经济转型的不负责任。
供给侧改革是思维转变和能力的提升
企业顺应供给侧改革,关键是转变企业思维方式和提升自我创新能力。马云认为,对传统企业来讲,电商不是一个销售渠道,而是一种思想观念的进步。企业要思考的不该是裁减部门,应该去思考如何把电商部门做得更强大、真正以客户需求为主要导向。
乐视脚踩智能制造与互联网的风火轮,也有自己的发展策略。为此,乐视联合创始人、COO刘弘也表示,如果传统消费电子制造企业,完全依靠淘宝、京东做销售渠道,会永远被别人掐着脖子,无法做大做强。这里暗示了一点,企业一定要掌握自己的命脉,而不是成为别人“打工仔”。
与京东让企业砍掉电商部门相比,无论是苏宁还是阿里,都在积极的帮助传统企业构建电商渠道。苏宁副董事长孙为民指出,苏宁的做法是千方百计帮助品牌企业提升电商运营能力,借助苏宁的供应链、物流、服务等去帮助平台商户成长。毫无保留地加大对品牌企业发展电商渠道的支持和扶持,为他们提供流量、运营、数据、物流、金融和客服等一系列支持。拥有这些能力,传统企业的创新力将大大提升。
另外,企业做电商不可避免的遇到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的提升,但是对于传统企业转型的投资是值得的。马云做了形象的比喻:你原来是烧煤的,突然用电了,需要把原来供应煤的供应商改掉、内部人才换掉,这个成本虽然很高,但是如果你相信用电是未来,那就必须改。
不可否认,有些企业因为意志不坚定或者运营策略问题,导致电商化的失败,比如刘强东提到的某鞋品牌公司。但是,也有很多传统企业在电商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比如一些杭州某食品公司,二十多人的电商团队,业绩站到了整体业绩的13%。这需要传统企业的领导有足够的信念和意志力。
忽悠传统企业,刘强东的野心凸显
京东成长的十几年,见证了中国电商产业的蓬勃发展,作为掌舵人刘强东深谙电商的经营和发展策略,亚布力大会的言论暴露了刘强东的野心:做大物流、渠道垄断、构建消费大数据、金融服务、甚至让传统企业都成为打工者。
京东的业务除了摆在台面上的商城之外,还有庞大的自建物流,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有了传统企业的入驻,将最大化支撑京东物流的运营价值,变相的靠传统企业养活物流团队了。再就是,对用户来讲,京东物流明里暗里不断涨价,比如极速达服务从49元涨价99元,免运费的门槛最早是29元,随后是59元,现在要买够79元才免运费,京东物流这么任性,迟早要在用户端受到惩戒。
此外,对传统企业来讲,京东的供应链金融也是一个恶性循环。目前,京东公布的账期已经高达60多天,京东还要让企业先把货品备放在一种叫做“中转仓”的地方,只有当京东从中转仓调货时,京东才会计算账期,此前所有的成本均由商家自己承担。然后,企业资金周转不开的时候,京东供应链金融上马了,这对企业来讲,不就相当于自己的钱高息贷给自己吗?
站在未来数据时代的当口,对于企业来讲,消费大数据是一座大金矿,积累越多越有价值,甚至能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但是,在京东平台上,所有消费者的数据并不完全公开,企业很难掌握用户真实的信息反馈,到头来在产品生产、制造方面还是睁眼一抹黑,完全背离了智能制造,对企业的损失可想而知。反倒是成就了京东大数据的建立,为京东做嫁衣。
更重要的一点是,把渠道完全放到京东这里,就意味着被京东掐住了咽喉,丧失了定价权,京东也变相的“绑架”了企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看到京东的价格说涨就涨,说降就降的原因。苏宁副董事长孙为民认为,虽然京东现在还没做到一家独大,但是一不小心就露出了“渠道霸权”的狐狸尾巴。但是品牌企业绝对不会被他的“愚民政策”误导,把自己的命运拱手交给京东。
总之,“供给侧改革”成为京东的一个幌子,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京东的别有用心。对传统企业来讲,选择京东平台可能会短时间内获得销量的增长,但是企业丧失的是未来,跳进温水的青蛙无疑是慢性自杀。另外,就连号称自营的京东,同样采取第三方电商和自营两步走,凭啥要求传统企业一刀切呢?刘强东抛出小农经济的“地主思维”,把传统企业变成佃户固然是一步好棋,但传统企业能答应吗?
【钉科技,家庭互联第一媒体平台,微信公号:dingkeji2015】
- QQ:6114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