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笔者的新闻渠道转到今日头条之后,几乎每天都有小米的信息,这种上头条的节奏令人乍舌。也难怪,最近IT圈的大事都和小米有关:雷军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和马云以及苹果副总裁的“口战”;身兼小米&金山董事长的雷军拿出10亿美元,帮金山云拿到云计算入场券;挖来陈彤,投资10亿美元做内容(估计是被去年小米盒子侵权事件闹得);雷军造访美国汽车公司,要搞小米汽车,价格3.9万起;雷老板获得亚洲2014年度商业人物······
还有负面消息,比如某智能硬件创业公司因小米的霸道而拒绝小米投资;小米因为专利问题在印度遭到狙击,出海不利;国内董小姐和雷军又引发一轮专利“骂战”,董小姐直言雷军是小偷;
不过,最令人意外的是,马云旗下的云峰基金竟然投资小米了,成了雷军的小伙伴,小米的估值近两倍于格力,大有老江湖联手小江湖的味道。
▲小米正在创造另一个江湖
会打洞的小米
玩过打地鼠游戏的小伙伴应该深有体会,打到老鼠实在不容易,小老鼠有几个特点:灵活、快速、洞穴多。打老鼠时,越打不到越想用力,这样肌肉僵硬,更难打到。
▲打地鼠游戏
小米的处境,和打地鼠游戏颇有相似之处。以手机起家的小米,在手机圈里竞争对手遍天下,有些始终将小米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一锤子将小米打死。但现实结果是,小米已经跻身世界智能手机前三甲。甚至笔者断言,仅从出货量上,小米将排在第二位的三星哥哥拉下马,也只是时间问题。(作为用户深有体会:用过三星之后,再也不用三星了。下次换手机,肯定是苹果,至于几袋儿,不好说。尽管一次也没用过小米,未来倒是可以尝试!)
在手机领域,与小米打交道的企业大致有几个方式:1、声讨小米,把小米搞臭,突出自己正派形象(苹果)。2、借把小米搞臭,提升自己影响力(某些国产知名品牌)。3、坐山观虎斗,渔翁得利(某些山寨品牌)。4、向小米学习,共同进步,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联想)。激烈的手机战场,当大家乱成一锅粥的时候,小米已经形成规模效应,把钱赚到手,生态链铺开,再玩别的去。
笔者认为小米的策略是智能手机开路,智能电视跟上,智能家居全面铺开;后端有小米云、金山云强力支撑;前端米UI抢夺入口,并提供丰富的应用、视频、游戏等内容。产业链打通后的小米,正在构建一个大生态。
严格来讲,目前还没有一个企业在节奏上完全和小米对的上。即便是华为,从产品、到平台做得还不错,但是在跟着小米走。而小米前面有主力部队与敌人正面交锋,逼退敌人,后面有先遣部队挖新洞,挖好之后逼着跟随者也得挖洞,小米挖洞是某新出路,跟随者挖洞就有可能是火坑。总之,被牵着鼻子走的滋味恐怕不好受。比如,在小米玩了很久智能电视之后,华为旗下的荣耀品牌近期也推出了一款智能电视,我想,接下来华为要推什么,看看小米有什么就知道了!
总之,小米牛了之后,大家都在研究小米,学习小米,但是大多数都判断不准,研究不透;判断准了,研究透了跟不上小米;跟上了做不精,稍有不慎容易被拖垮。尽管都能熟背雷军“专注、极致、口碑、快”的七字秘诀。但是,做不到你就干瞪眼!
小米江湖的得与失
不可否认,成立仅仅4年的小米获得如此成就,令业界惊叹和崇拜,提到互联网创新,小米绝对是先驱者(先烈们只能在地下十八层抬头仰望)。对于最近备受诟病的专利问题,4年时间,小米不可能在硬件通信技术领域获得足够的专利。中国有句古话“萝卜快了不洗泥”。但是,“曲线救国”的路子可以尝试。就像改革开放30年后的中国,几乎从零开始,塑造了中国的发展新成就。尽管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环境、资源等问题,但是,大的战略层面中国很快取得了世界的话语权,而且分量越来越重。你强,对方就会弱,弱肉强食自然法则依旧适用。有了足够的能力,反哺中国快速发展造成的不均衡和资源、环境问题。
小米模式的思路就是快速成长,通过规模效应,构建行业新秩序,抢占行业话语权。说的直白一点,没有行业影响力,即使你的策略100%正确,能规避100%的市场风险,又有何用呢?枪杆子出政权,开始没有枪,只能团结群众,力量足够壮大,枪、炮自然会有。
未来的小米,要么采用联想收购摩托罗拉的策略,补齐专利短板,再抡开膀子大干一场(时间会等你吗?看看联想的发展就知道);要么从边缘产业入手,做强产业链,与专利商分享果实,这又何方?不影响小米做成大企业。因此,对于小米的发展思路,笔者非常认可,这才是创新者,无路可寻,别人也无法复制。
总结一下,小米打造的新江湖,得到的是用户,市场,对行业的话语权,也为下一步继续打洞做足够的积累。暂时失去的是所谓的名声(被某些对手操纵下的水军门的口诛笔伐)。但是,有足够好的产品、内容、服务,谁管你有没有鸟专利!笔者认为,作为一个老江湖,马云投资小米,也是看中了小米的这点江湖气。
声明:笔者不是小米的五毛,仅仅是笔者的拙见,欢迎拍砖!欢迎加微信:1842012816;微博@景保玉。
- QQ:6114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