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按照证监会规定合理合法地减持公司股份,却被某些人评论为不合规。这是荒唐还是鸡蛋里挑骨头?
日前,刘姝威在题为《严格控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减持套现》的文章中,质疑乐视网董事长贾跃亭减持计划,并得出“如果上市公司经济状况良好,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经理不会减持股票,每年的股票分红足以让他们拥有足够的现金……”的奇怪结论。
在刘姝威发文的同一天,比亚迪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实际控制人王传福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减持公司股份 2565.84 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1.04%。按公布的68.06元减持均价折算,王传福本次减持套现约17.46亿元。
对于王传福的减持,资本市场一片平静。而与王传福减持套现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不同的是,贾跃亭决定半年内减持公司股份套现100亿元免息扶持公司内容发展的措施,却得到刘姝威的怀疑。这种全世界都非常罕见地为了支持公司、真正把公司当生命的减持行为,为什么反而受到质疑呢?
学者质疑刘姝威观点
刘姝威在没有任何证据和论证的情况下,认为乐视网董事长贾跃亭的减持是乐视网的经营状况出现问题。
对于这一观点,多位学者专家并不认同。认为乐视网董事长贾跃亭的减持合法合规,而且其减持公司股份是将所得资金免息借给上市公司,与其他上市公司高管减持股份改善生活的状况不可相提并论。
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鲍明刚认为,刘姝威不研究商业模式与战略,不去关注未来增长空间,只从历史财务数据找问题就下结论,不跟踪减持后的用途只看表面减持行为,对于重点购买“未来”的投资者,到底是谁在坑害投资者?与保护债权人相比,保护投资者更需从未来增长空间预测角度做判断。
而原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蔡曙晓认为,对传统产业资产公司的研究方法完全不适用于新兴互联网公司的研究。否则根本无法理解亚马逊公司长期不盈利而市值持续增长。(刘姝威)不能拿乐视2014年的盈利不多(毕竟是盈利的,相比那些持续亏损烧钱的优酷、爱奇异等,乐视已是非常难得的好公司了),就说乐视实控人不能减持,是错误的。
而独立经济学家马光远微博点评说:“我就不明白,套现何错之有?高管觉得股价高了,当然会套现,这是人性,为什么挥起道德的大棒。我认为,在股价暴涨的时候不套现的不是骗子就是傻子。套现违法了吗?莫名其妙。”
多位学者和证券分析师认为,减持是资本市场上的常事。如林青霞老公邢李火原的公司思捷环球,邢李火原曾先后10多次减持股份,但每次减持都伴随股价的上涨。腾讯马化腾也大笔减持腾讯股票。
刘姝威微博上24日发布报告的做法,其目的狠毒。通过此举给普通散户的心里造成强烈的负面暗示,给散户的心理持续施压乃至恐慌,进而引发乐视股价持续调整而造成不良市场反馈,从而达到幕后指使者意图达到的目标。
减持反哺公司利于互联网+
贾跃亭减持并无息借款给上市公司,在今天的资本市场上极为罕见。
事实上,贾跃亭的减持不仅可以找到发展资本市场以促进实体经济的政策背书,贾跃亭甚至还开启了减持反哺上市公司的先河,而这也将成为资本市场仔细研读的新型融资方式经典案例,利于国家互联网+战略的顺利推进。
华泰证券表示,现阶段乐视生态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战略也获得普遍认同,当务之急是对资本的补充。大股东承诺减持将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公司最高达100亿元的资金反哺,随后75亿再融资接棒,持续充足的资金将助力公司加速跑出赛道,发展为立足大众视频娱乐的平台型公司,维持买入评级。
英达期货研究所副所长粟坤全博士表示,贾跃亭减持操作给所有的投资者,以及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东提供了一个案例,如果贾跃亭减持获得的资金能够用到上市公司的经营过程中,那么减持操作是一个合理的行为,也是这个资本市场发挥它融资功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体现。
TMT分析师王禹媚表示,2015年是互联网龙头借力资本夯实卡位的最佳窗口期,在这一关键性时点,乐视网大股东贾跃亭按照公司资金需求节奏进行减持,承诺减持以获得资金反哺公司,显示了对公司的绝对信心及坚定信念。
在王禹媚看来,即使按最高限减持,贾跃亭仍持股36.85%,且在关键性业务如乐视体育、移动智能中均保持控股地位,对整体乐视生态仍保持绝对控制力。而获得巨量资金支援的乐视网将真正形成全产业链媒体运营能力,这种资本驰援实体的效应或将助其冲击千亿美金市值。
更有不少学者认为,乐视网作为上市公司,在面对任何“可能”怀有恶意、威胁性、明显倾向性的质疑时,保留开放接纳态度的同时,更要给予制造这些话语者法律警告,提醒他们可能担负的法律责任。
美国证券市场,如果有人提出质疑,前期会做大量的的调研工作,写出调研报告突然抛给公众。绝不会像刘姝威一样进行事前告知。美国做空机构如此做法,是为了保证完全的中立性、严肃性和专业性,避免事前股价剧烈波动的同时,又避免上市公司可能因此作出的相应公关。
- QQ:6114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