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市场百花齐放,横向大折叠和竖向小折叠谁才是你的菜?
总的来说,即使是旗舰级定位的大折叠屏手机,它在续航、拍照、性能释放这些日常表现上仍然较同期的直屏旗舰存在差距。
2024-07-24 16:00:41
来源:天极网 小正  

【天极网手机频道】随着时间来到24年下半年,广大考生们的学业可以告一段落,各家数码厂商也紧锣密鼓地推出了自己的新一代产品,整个7月已经被各家大大小小的发布会承包。除了传统直板手机之外,荣耀和小米两家厂商都在7月发布了自家的新一代折叠屏旗舰,算上小米刚刚推出的MIX Flip,现在已经有三星、华为、OPPO、vivo、荣耀、小米这6家厂商同时拥有大折叠与小折叠两种产品矩阵。相信有不少初尝折叠屏的朋友们都会在大折叠与小折叠之间纠结,小编会从两种折叠屏的优缺点出发,来帮大家分析一下,大折叠与小折叠哪一款更适合您。 

大折叠优点:大屏、大电池、影音体验优秀

折叠屏诞生的初衷就是为了把一块更大的屏幕塞进我们的口袋,柔性屏幕本身的显示效果、可折叠性、折痕控制是各个厂商发力的重点,得益于折叠屏手机大都是旗舰级的定位以及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折叠屏手机的确能在显示效果方面带来更加出色的表现,更大的屏幕尺寸也拥有更好的沉浸感。其中横向大折叠机型的体验最佳,可以兼顾屏幕的尺寸和携带的便携性。 

大折叠与小折叠相比,在机身的空间利用率上也有优势,可以塞入更大的电池,配备更全面的散热措施。因此,大折叠在视频、文字浏览等等影音方面的体验是要远好于小折叠的,也要好于传统的直板手机。

大折叠缺点:价格昂贵、基础体验不对等

可折叠的设计以及柔性屏幕的运用,自然代表了更高的设计和生产成本。作为各个品牌核心技术的体现,折叠屏手机通常被冠以旗舰的定位,各个品牌的大折叠一般都是自家定位最高的手机产品,因此价格高昂是普遍现象。

也因为可折叠的架构,所以折叠屏手机往往往在机身空间利用率、配置以及重量方面较传统直板手机存在劣势。经过最近两年的发力,折叠屏手机的重量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今年推出的各大折叠屏旗舰大都将重量控制在了230克出头。尽管解决了重量方面的妥协,折叠屏在配置方面的表现仍然无法和同代的旗舰机抗衡,尤其是在拍照、散热、续航方面。也就是说,当我们花费更多的金钱去购买一台折叠屏旗舰之后,它所带来的基础体验有很大概率不如我们正在使用的传统直板手机。 

小折叠优点:小巧、轻便、一手掌握

小折叠诞生的初衷就伴随着时尚属性,主打的就是小巧轻便,在折叠状态下可以轻松地一手掌控,收纳起来也非常方便。

小折叠缺点:电池小、配置妥协、单手使用不方便

小折叠在展开和闭合时需要依赖两只手去操作,尽管柔性屏幕的质量在不断提升,但是用手指尖去把屏幕顶开并不是一个值得推荐的操作方式。折叠屏表面通常自带了一层十分柔软的贴膜,用手指甲用力顶的话还是比较容易留下痕迹的,会对可靠性有一定影响。 

同时,小折叠的小巧机身也意味着更少的空间利用率,目前5000毫安时左右的电池容量仍然是小折叠手机的主流。再加上普遍妥协的内部散热、镜头配置以及振动马达,小折叠屏手机的日常使用体验是和主流手机差距最大的。

写在会后

总的来说,即使是旗舰级定位的大折叠屏手机,它在续航、拍照、性能释放这些日常表现上仍然较同期的直屏旗舰存在差距。不过,这部分差距在近年有明显减少的趋势,而且大屏幕带来的良好影音体验是毋庸置疑的,适合推荐给看视频居多,对性能和影像要求不那么极致的用户。 

小折叠的主要优势全都集中在便携小巧方面,实际的日常体验存在比较多的妥协,并不推荐实用党选择。不过也只有小折叠的尺寸和体积才能放到储物空间本就不富裕的小包包或者正装礼服中,极致的小巧轻便是小折叠的主要亮点。 

当然,对于小编来说,实用性更强的直屏旗舰依然是我的首选,也适合大多数人。折叠屏手机更适合对自己需求明确的用户,在做到大屏的同时还没法像传统手机那样做到均衡全面。

最新文章
1
“低空经济”蓄力起飞 2025电博会解锁空天新场景
2
融汇科技与艺术之美 2025青岛高级音响唱片展打造沉浸式影音盛宴
3
快手举办2025双11商家大会,公私域联动驱动增长新引擎
4
首周曝光超3.7亿,快手磁力引擎“开学装备开新局”助力商家抓住开学季增长机遇
5
快手联合健康中国发起心理健康问题征集 将邀请专家直播解答
6
全球电视巨头正面PK:Micro RGB刚秀完,SQD-Mini LED就来“掀桌子”?
7
华为鸿蒙感恩回馈季开启:Mate X6、Pura 80系列等至高优惠2000元
8
曝小米17 Ultra、小米NAS争取在元旦前发布
9
高通官宣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年度旗舰平台即将登场
10
人形机器人“跑”向实用,2025电博会成最佳T台!
11
三星Micro RGB电视中国首秀,是技术革新还是营销术?
12
vivo X300系列10月发布:三焦段变焦闪光灯与三大性能体验全面突破
13
TCL华星COB显示屏实现量产,MLED产业化迈入新阶段
14
eSIM爆发进行时,产业链还在等什么?
15
TCL科技建设第8.6代印刷OLED生产线,中国面板“再下一城”
16
小米3nm旗舰SoC玄戒O1到底是不是自研:Arm又一次回应!
17
新品牌进入与渠道再变革空调行业新变局
18
都不囤货了,空调渠道已“死”?
19
苹果iOS 26新增“自适应电源”功能:iPhone 17/Air全系默认开启
20
观察:TCL、海信先后联手海思,智能空调到底有多能打?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商务合作
  • QQ:6114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