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App泥沙俱下进校园 政策收紧后“如何赚钱”成难题
[钉科技述评] 还记得去年9月1日,学校要求中小学生和家长一起观看央视的《开学第一课》,但随后却引发了诸多吐槽,央视甚至都做了道歉。原因之一就在于,节目的播出伴随着大量教育App的广告,影响了观看效果。一起作业网、作业盒子、智学网、掌门一对一、VIPKID、智课网……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不少教育类互联网企业借助资本的力量快速发展,而一些教育App则通过学校渠道规模进入校园。客观地看,用技
原创
2019-02-12 15:01:13
来源:钉科技  
作者:魏琪

[钉科技述评] 还记得去年9月1日,学校要求中小学生和家长一起观看央视的《开学第一课》,但随后却引发了诸多吐槽,央视甚至都做了道歉。原因之一就在于,节目的播出伴随着大量教育App的广告,影响了观看效果。

一起作业网、作业盒子、智学网、掌门一对一、VIPKID、智课网……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不少教育类互联网企业借助资本的力量快速发展,而一些教育App则通过学校渠道规模进入校园。

blob.png

客观地看,用技术手段提升老师的教学效率和同学们的学习效率,是大势所趋。但问题在于,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出现在家长和学生面前的App很可能是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不仅增加了教育成本,而且有可能偏离了教育方向。

钉科技注意到,2018年底,教育部下发了《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简称“《通知》”),对学校类APP进行严格监管审查。

在教育部下发《通知》后,不少地方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规范教育App进入校园。比如,在教育部发文1个月后,北京市教委就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APP、互联网群组、公众账号管理的通知》,提出在3月1日前,对中小学使用的APP、微信群、QQ群等互联网群组、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互联网公众账号进行全面排查整改。

而日前,钉科技还注意到,四川省教育厅也启动学习类App等移动应用程序专项整治行动。而类似的整治行动在其他很多地方也都陆续开展开来。

一场教育App的整治行动呼啸而至。从各类整改通知不难看出,教育App的整治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去负担化,二是去低俗化;三是去商业化。

前两者不难理解,毕竟搞排名、增加作业量等都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去甚远,徒增家长和学生的负担,而低俗内容更是需要清除出校园的,底线不容触碰。

对于前两者,大多数的教育App是可以做到的,唯一不太好做的是去商业化。按照上述通知的要求,进入校园的学习类App不得向学生收费,学校、教师不得从中获利。

如果无法向学生(家长)收费,又不能植入商业广告,那么那些进入校园的教育App该如何构建自己的商业模式呢?除非学校愿意承担相应的费用,为确实优质的App进入学校买单,否则App厂商的研发、内容、运营、推广、服务器等成本如何摊销呢?但可以想象,学校直接购买的积极性不会很高。

因此,在监管日趋严格的情况下,教育App必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商业模式。“羊毛出在猪身上”是互联网企业奉行的理念,只是在学生(家长)和学校都无法直接买单的情况下,能够买单的“猪”又会在哪里呢?(钉科技原创,转载务必注明出处。)

最新文章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商务合作
  • QQ:6114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