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毒”手机壳辩解,不是“用显微镜看品质”的小米该有的样子
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相关试验选用的30款手机壳(图片来自深圳市消委会官网)[ 钉科技述评 ] 相对于智能手机的日益标准化和规范化,配件的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近日,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了《2018年手机保护套比较试验报告》,按该机构此次采用的标准,抽样的30款手机壳中有5款检出有毒有害物质,其中小米手机壳塑化剂超出限值。人民日报、环球时报、新京报等媒体均通过官方微博表示了对事件的关注。微博截图小米在
原创
2018-04-15 17:01:10
来源:钉科技  

20180412090857112.png

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相关试验选用的30款手机壳(图片来自深圳市消委会官网)

[ 钉科技述评 ]  相对于智能手机的日益标准化和规范化,配件的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近日,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了《2018年手机保护套比较试验报告》,按该机构此次采用的标准,抽样的30款手机壳中有5款检出有毒有害物质,其中小米手机壳塑化剂超出限值。人民日报、环球时报、新京报等媒体均通过官方微博表示了对事件的关注。

761781419_副本.jpg

462719964_副本.jpg

微博截图

小米在其后的回应中并未就塑化剂问题直接回复,而是以“目前国内对手机保护套没有相应的国家、行业标准”,上述试验的参考标准“不适用于手机保护套产品”为由坚称“质量合格”。值得注意的是,雷军在去年末的小米内部会议上曾就产品质量发表讲话,称要“用显微镜看品质”,而从此次事件小米的回应来看,“显微镜”似乎并没有用好。

无相应标准不是借口

按照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在《2018年手机保护套比较试验报告》中的描述,手机壳中可能含有塑化剂、多环芳烃、重金属、短链氯化石蜡等有毒有害物质,但我国尚无相关的标准或法规。此次试验进行的目的正在于“给消费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消费指引,推动出台行业标准,促进规范行业秩序”。

考虑到“儿童也会玩耍甚至入口咬噬”,上述委员会“参考欧盟的REACH法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指令(POPs)、德国GS认证对多环芳烃(PAHs)的要求、美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CPSIA)的相关要求和ISO 4892-3 标准,旨在制定出全球最严苛的手机壳化学测试指标。”

20180412112412163.png

测试结果(图片来自深圳市消委会官网)

钉科技梳理发现,小米对该事件的回应集中在了以下几个细节:其一,“目前国内对手机保护套没有相应的国家、行业标准”;其二,试验参考的欧盟标准,“针对的是‘儿童用品和儿童护理用品—餐具和喂养器具’,不适用于手机保护套产品”;其三,小米“对手机保护套产品制定有专门的企业标准”。

钉科技认为,小米方面想要表达的意思可能有三点:第一,“无标准”状态下不可强加标准;第二,“跨界标准”无参考意义;第三,小米已经承担了企业责任,关注了产品质量。不过,在钉科技看来,标准的缺失不能成为企业推卸责任的借口,而标准的严格也不能成为企业不能达标的托词,“顾客就是上帝”更不能沦为简单的话术。

对于手机壳而言,“儿童也会玩耍甚至入口咬噬”这是确实可能发生的事件,而先进性一向是标准制定的原则之一,参考“食用级”标准并不为过。退一步来将,即便未来可能出台的国家标准并未达到“全球最严苛”,按照惯例和实际操作,考虑到更复杂的使用环境,企业标准同样应当更严格。

中国之声曾就上述事件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朱毅,她就表示,目前前沿研究认为,包括塑化剂等在内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可能性比较复杂,如果现代工艺已经可以将含量降低,企业有义务尽责。

观察《2018年手机保护套比较试验报告》,30款手机壳中,仅有3款检出塑化剂,且超过限值的仅有包括小米手机壳在内的两款,也就是说,在手机壳制造方面,可以将塑化剂含量降低,那么,小米手机壳塑化剂超出限值,就很有可能向《孟子·梁惠王上》中不推行王道的梁惠王那样“不为也,非不能也”。

以“无相应标准”为理由不直面塑化剂被检出的事实,小米曾经苦心树立的“良心品牌”的形象或许要被打上一个问号。

“品质”不该沦为口号

诚然,“金无足赤”,企业同样如此,但此次事件颇为耐人寻味的是,雷军在去年末和今年初才刚刚强调过“品质”对于小米的重要性。

“我们要用望远镜看创新,用显微镜看品质。因为创新决定我们能飞得有多高,而品质决定我们能够走多远。”这是雷军在微博上发布的一段在小米内部品质会议上的讲话。一个月后,雷军再次转发相关图片,并配上文案:“小米2018年战略重点依然是创新和品质”。

随后的一周,雷军两次在微博中放出了以“创新和品质”为主题的海报设计。在春节前并不长的时间段内,雷军将同样的意思表达了五遍,因为小米尝到了“甜头”。
在CCTV-2《消费主张》呈现的《2017消费报告:手机篇》中,从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发布的2017年度手机消费报告来看,小米获得了2017年手机销售增速榜冠军。

除此之外,小米还交出了另外几份不错的成绩单:比如在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厂商出货量及市场份额报告中,小米“挤掉”vivo,重返全球前五;又如在 IDC 发布的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初步调查中,小米再进前五,同比增长102.6%。

小米逆转翻身的原因,雷军有过分享:“以创新、质量和交付三个命题为龙头来解决问题。”“今年年初,我亲自牵头质量委员会,经过十多次专项会议的讨论,制定了翔实的质量行动纲要,并组建质量办公室专门督办。我们的目标是用品质的铁拳赢得市场。”

在强调“品质与创新”的那段时间,小米迎来了不少赞誉,不过,雷军的这种说法也遭到过质疑。这主要是因为,过去的七年,小米大概已经陷入了一种对“性价比”和营销的依赖,有质疑认为,雷军所说的“品质和创新”很有可能沦为营销口号。

一组来自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站的2016年4月的投诉榜单中,小米的手机和液晶电脑等产品以243次投诉位列该榜单的第二名,在前六名中也是唯一的硬件企业。

2016年,《财富》杂志发文评价小米,称其战略中的缺陷正逐渐浮现,销量大幅下滑的主因或是质量出现问题。《财富》称,质量问题可能是导致小米销量下降的重要原因,有小米手机用户投诉了屏幕碎裂和耳机插孔的问题。小米旗舰机小米5在发布后就有不少用户报告称,这款手机存在明显的发热问题。

如果小米足够关注“品质”,在2015年的“换屏门”事件之后,度过经历上述事件的2016年,在2017年的触屏问题恐怕也不会成为热议话题。雷军口中的“品质与创新”或许曾让米粉兴奋好一阵子,但从此次被检出塑化剂以及小米并不算足够正面的回应来看,这种兴奋恐怕也只是一阵子,因为在事实面前,“品质与创新”这个口号,显得有些空洞。

2018年对于中国智能手机行业而言会是大浪淘沙的关键年份,对于以智能手机为主营业务的小米而言同样如此,继续冲击高端,冲刺更高的行业排位,甚至上市,都是小米的“小目标”,而“品质”在这个时候就变得更为关键,因为它直接作用于将市场预期和用户口碑。希望小米可以直面质量问题,将雷军的“品质”路线真正落到实处,因为口碑的瓦解可能带给一家企业的“毁灭性”打击,往往就在旦夕之间。

(钉科技原创,转载务必注明出处)

 

最新文章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商务合作
  • QQ:61149512